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名篇精要研读
0.00     定价 ¥ 60.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737571
  • 作      者:
    陈桂蓉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桂蓉,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学科)“国培计划”首批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研究原著的精要思想或观点为主线,突出原著中在思想道德教育某个领域有重大价值的理论学说或思想精华,将这些精要思想加以重点学习和研究进行必要的价值拓展。力求为当今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服务,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服务。全书共选了九部原著做精要研读,具体为:《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严复《原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陈独秀《敬告青年》、马寅初《北大之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导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名篇精要研读》力图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宏大背景,以不同时代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基本素材,将这一领域的诸多精彩浪花,汇聚成一股既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的不息的精神之河。 


本书的编撰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有助于青年学生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国历史和中国特色,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古今之变和中外之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教化”的国度。早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道德教育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夏、商奴隶主阶级用“天命神权”的观念来统治百姓,“尊天事鬼”被认为是神圣的事情。西周时期,周人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认为天具有“敬德保民”“惟德是辅”等品格,主张人间统治者应当“以德配天”。在奴隶制时代,官学教育已经出现,至少在周代已经较为成熟。官学中的教师“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周礼·地官·师氏》)除了官学教育,地方乡党、私塾、家族、家庭等各种教化齐备,涵盖内容甚广,包括政治观念、社会理 

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教法规、乡风民俗、人伦日用等方面。 

不仅如此,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等也在为传播和传承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期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体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一些值得深刻思索的教训。 


我国自古以来重“教化”的传统,有着十分鲜明的“德教为先”的特色,道德教育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与西方“智性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而这种文化的终极指向就是政治上最大抱负的实现——治国平天下。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儒家的“德治”思想深入人心,它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古代哲学以研究人生哲学为主要使命,人们对道德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几乎异曲同工。中国古代的法律完全是道德化的法律,道德被赋予法律效力。如在唐代的律令中,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孙的权力法律化。据《唐律疏议》记 

载,“诸子孙违犯教令及供养有阙者,徒二年”。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阐述与教导的,除了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还有传统美德及其思想智慧。他们把政治家的道德品格视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也无处不在,其审美标准往往取决于道德的善恶。“文以载道”的说法就深刻地反映了文学艺术的德教功能。由此可见,道德教化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用以实现政治统治的主要手段。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礼乐教育最为重要。虽然系统的礼乐教育只施之于贵族,但国家实施礼乐制度所产生的教化作用,则超出了贵族的范围,“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周礼·地官·大司徒》),它以礼仪标识各种社会等级差别,示意百姓安于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不至于僭越犯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有了变革的要求。风起云涌的变法大潮此起彼伏,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此社会转型时期,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便开始思考如何建构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服务于新的封建专制制度,就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理念、思想原则、道德法律规范、价值信条等,需要探讨新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价值的学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及以商鞅为 代表的法家等学派卓有建树,为后世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 想资源。西汉时期,汉武帝总结了秦灭亡的教训,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于统 治者的巨大价值。儒家思想中那些将政治关系伦理化、以思想教育达到思 想统一和思想控制的目的的做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大一统。于是,董仲 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教化为大务,使儒家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时期。这一时期,官 学教育时兴时废,玄学盛行,佛学传入中国后得到发展,儒学受到很大 冲击。但一些有识之士和有作为的政治家、教育家依然崇尚儒家的政治伦 理和思想教育。曹操父子利用其政权力量扶植儒学;颜之推撰写的《颜 氏家训》,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训。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 远见、有作为的帝王,他的治家理念和治国方略都堪称典范。贞观之治后 一系列开明开放的政教政策,使儒释道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建 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仕途,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也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著名思想家韩 愈、李翱、柳宗元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如柳 宗元认为,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明道”,“道”即是儒家的政治理想、政治 主张、伦理原则、价值观等。教育者应当“顺天以至其性”,顺从思想道 德教育的规律施教。宋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宋明时期最为 突出的思想理论成就应首推理学。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为传承和弘 扬正统儒学,在闽北先后创办了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开创了民间书院的历史。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儒家经典的解说注 释,为后人留下《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珍贵的思想遗产。作为 

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天理”论、格物致知、知先行后,对中国思想 界影响深远。近代以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帝国主义的文 化侵略没有撼动中国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直至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思想家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家发起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如谭嗣同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纲常之网罗”的主张;严复、梁启超、章炳麟提出更新与变革民众道德、提倡以“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合群之德”主张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后,一批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志士,在五四时期登上了新文化运动的舞台。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国历史和中国特色,能够为青年学生打开一扇思想之窗、拓展学科视野。让他们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国源流,懂得现时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成果的深厚历史积淀,从而懂得思想道德教育的古今差异和中外之别。 


第二,它有助于青年学生整肃学风涵养正气,成己成人,融通“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儒家思想对于学子的要求是成己成人。首先是“成己”,即修养自己身心、学会做人,做一个有人格、有尊严、不愧不怍、顶天立地的人。其次是“成人”,即入世新民、以天下为己任、改造社会。千百年来,这种成己成人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不辱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成为时代的先锋和脊梁。而这一切始于“学”。 

孔子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的意思是,古人之学,是为自身修养而学。孔子批评当时的一些学者,学风不端,把知识当成一种向人炫耀和取悦于人的资本。“为己之学”,即为修身立己,而非为一己之私,因而也成了精神的自觉和人性的内在发展的冲动。为自身的教养而阅读,这是一种修身立己的自我升华。“为人之学”,则应是通过立己而及 

人,通过自身的成长和完善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以致达到社会“至善”的境界。它与孔子批评的那种虚浮作风是截然不同的。 


人们为什么要阅读?鲁迅先生说过,阅读可分为职业的阅读和嗜好的阅读。前者属于功利性,讲求学以致用,譬如学生为升学、考证,理财者为投资赚钱,管理者为运筹帷幄等而阅读,追求的是实用。而后者则是自愿阅读,这种阅读是主体主动了解未知、充实自己的过程,它没有直接的目的却有着高远的人生指向。嗜好的阅读能够滋润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视 

野,是点亮人们精神的灯火。日本学者斋藤孝在其著作《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力倡深阅读,他认为,当人们满足于通过读屏、刷屏方式接收碎片化的信息时,阅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慢阅读、深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体验、阅读效用要比快阅读、浅阅读等快餐式体验丰富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人们沉浸在书里时所发出能量的热度足以 

媲美地底喷出的岩浆。”?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真切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人们进步的源头活水,当我们打开一本装载着知识的书时,天光云影似的丰富内涵如泉源般地呈现。陈立夫先生说过:“物之真理,可从实验室中求得之。人之真理,须从社会日常生活中体验得 

之。前人已得之经验,笔之于书,盖期后人不白费时力而能享受其成果,且免再蹈覆辙。”? 当今知识大厦的垒成,是以往时代积累的结果。书本传递的是人类文明的心声,给予后人薪火相传的动力。 


然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浮躁之风盛行、急功近利者渐众。置身于学术殿堂的青年学生也难以幸免。“微时代”的媒介环境,更加剧了他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多元裂变。首先,部分学生的诚信品格因利益驱动而时存侥幸、知行不一,考试作弊、身份学历造假、骗取困难补助、恶意欠缴学费、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评优评先拉关系等校园失信行为 

屡见不鲜。其次,“手机化生存”和“圈群化生活”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日常生活呈现流动化特质。“大学生行为活动的空间背景和时间维度发生了深刻改变,具有了脱域特征。”? 再次,价值认同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屌丝文化”“佛系青年”等文化现象甚嚣尘上。高校学生中的这些学风不端、麻木不仁的现象,与时代赋予他们的殷切期望相距甚远。整肃学 

风、涵养浩然之正气,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感召、来推动,这就使我们的目光又转向了中华优秀文化,转向了中华人文经典。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联合国于 1995 年设立“世界读书日”,将每年 4 月 23 日定为这样特殊的日子。就中国而言,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在全民阅读的热潮中,青年学生更应成为表率。其实,阅读经典的过程,是与思想巨人的对话。它能引发人们宁静地感悟和睿智地思考,有助于甄别善恶,明晰正义与非正义,更多地领悟人 

的尊严与高贵。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的人文典籍浩如烟海,它们无不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它们给国人留下的文化宝藏价值连城。在人文经典的海洋中畅游,不仅能提升学养和品位,而且可以探寻生命真谛,陶冶思想情操。2018 年 8 月,世界哲学大会(第二十四届)首次在中国召开。“学以成人”的大会主题昭示着当代人对于哲学的 

终极目的的思考;昭示着学术思想的人性回归;也昭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话语在当今世界的强大魅力。“学以成人”,这一中国老祖宗的至理名言,穿越历史时空,依然引领着当代人的学术实践。对于习惯新媒体生存方式的“90 后”青年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对经典的敬重和仰望之心。在经典思想的熏陶中整肃学风、涵养正气,自觉担当国家民族之责 

任。我们有理由相信,浩瀚的人文经典海洋,将是青年学生接受洗礼、畅游思想的殿堂。他们将在此学海拾贝,获益终身。


展开
目录

本书遴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名篇,以“原文节选”和“精要研读”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名篇的课堂讲解。


1、《礼记.大学》

原文

《礼记.大学》精要研读

2、《论语》

原文

《论语》精要研读

3、《礼记.中庸》

原文

《礼记.中庸》精要研读

4、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原文

《少年中国说》精要研读

5、 孙中山《建国方略》

原文(节选)

《建国方略》精要研读

6、 陈独秀《谈政治》

原文

《谈政治》精要研读

7、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原文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精要研读

8、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原文

《反对自由主义》精要研读

9、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原文(节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精要研读

1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原文(节选)

《新民主主义论》精要研读

11、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原文

《为人民服务》精要研读

12、 周恩来《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演说》

原文

《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演说》精要研读

1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原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精要研读

14、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原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精要研读

15、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原文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精要研读

16、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原文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要研读

1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文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要研读

18、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原文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要研读

19、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原文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要研读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原文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要研读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