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本书系治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知名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罗兹教授的代表作品,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丁煌教授领衔译介。
治理的定义:本书归纳了“治理”一词的六种常见用法,即作为最小化国家的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作为“善治”的治理、作为一种社会控制论体系的治理、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并在本书的研究中将“治理”定义为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差异化政体:该研究视角认为,英国已经从单一制国家转变为差异化政体,强力行政部门已转变为碎片化行政部门,相互依赖的组织构成的政策网络是英国政策过程的显著特征。
《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一书系治理理论代表人物罗兹教授的代表作品。全书以网络、治理、反思、问责为核心议题,收录了罗兹教授在相关领域的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其治理理论奠基性论文《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统治》。
本书开篇即对英国政治的传统研究视角——议会政治模式或威斯敏斯特模式(Westminster model)发起挑战,提出了差异化政体(differentiated polity)研究视角,其核心思想是政策网络、核心行政部门、国家空心化和治理。接下来,对英国政治中的制度研究途径进行分析和评述,并将其应用于英国政府的中央、地方及与欧盟互动层面的研究中,探究政府(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ce)转变的程度。最后,梳理了公共行政学在英国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学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重构公共行政叙事的六种研究途径:制度分析、人种志与网络文化、核心行政部门行为、治理结构、全球化、差异化政体中的代议制民主。
名家名作:本书系治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知名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罗兹教授的代表作品,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丁煌教授领衔译介。
治理的定义:本书归纳了“治理”一词的六种常见用法,并将其定义为“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差异化政体:该研究视角认为,英国已经从单一制国家转变为差异化政体,强力行政部门已转变为碎片化行政部门,相互依赖的组织构成的政策网络是英国政策过程的显著特征。
治理的不同含义与用法
在过去的15年里,用于公共部门改革的时髦语词和短语忽隐忽现。“新公共管理”和“企业家政府”取代了“雷纳突击队”(Rayner’s Raiders)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3E”标准。本文集中关注的是这些语词中的一个,即“治理”。“治理”被广泛使用,取代了常用的“政府”一词,但是“治理”具有特殊的意义吗?关于英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遗憾的是,即便是最粗略地审视一下,我们也会发现“治理”具有好几种不同的意义。因此,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定义,而且这个定义要到教科书之外去寻找。芬纳(Finer 1970:34)将政府定义为:(1)“统治的活动或过程”,或者“治理”;(2)“有序统治的一种状态”;(3)“履行统治职责的那些人”或“统治者”;(4)“用以管理一个特定社会的方式、方法或者制度”。
目前的用法没有将“治理”用作“政府”的同义词。相反,“治理”指的是政府含义的一种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统治过程,或者是指一种发生了变化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是指管理社会的一种新方法。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简单;但是当我们详细阐述这种新的过程、新的状态或者新的方法时,定义的问题就变得很敏感。“治理”一词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用法:(1)指称最小化的国家;(2)指称公司治理;(3)指称新公共管理;(4)指称“良好治理”(或善治);(5)指称一种社会控制论体系;(6)指称自组织网络。
当然,语词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但是我的讨论中还有一些更有趣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掀开了关于统治方式争论的新篇章。对“治理”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这项试验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揭示英国政府发展中的趋势和矛盾。我认为英国政府可以在多种“治理结构”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现在可以在市场和等级制基础上加上网络。在这三种用于权威性地配置资源和实施控制与协调的结构中,没有哪一种结构原本就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对结构的选择未必或者并非必然就是意识形态信念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用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每一种治理结构都是行之有效的。官僚制依旧是等级制或者通过行政命令进行协调的典范,而且,尽管近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它仍然是英国政府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例如,福利署(Benefits Agency)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民营化、市场检验和购买者与供给者的分离就是政府运用市场或准市场方式来提供服务的例证。价格竞争是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的关键。竞争和市场是英国政府中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人们尚未广泛地承认,尤其是英国政府尚未认可,政府部门的运转,诸如福利服务这样的公共服务现在可以通过以信任和相互调适为特点的网络来有效地供给。英国政府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工作准则”。这种寻找就意味着要在不同的治理结构之间做出选择。而“治理”就是一种这样的结构。
目录
第1篇 导论
第1章 无政府的治理:英国政治的秩序与变革
1.1核心主题
1.2议会政治模式
1.3“差异化政体”
1.4小结
第2篇 理论
第2章 英国政治学中的政策网络
2.1多元主义的政府——利益集团关系模式与社团主义的政府——利益集团关系模式
2.2政策网络概念的发展
2.3政策网络的三种分类
2.4结语
第3章 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统治
3.1治理的种种用法
3.2自组织网络与英国政府
3.3结语第3篇方法论
第4章 制度研究途径
4.1政治制度研究的定义
4.2一个实例:威廉·A.罗宾森
4.3形形色色的制度主义
4.4结语:制度研究途径的重新定义
第4篇 应用
第5章 重塑白厅,1979—1995:国家空心化?
5.1解释变革
5.2主要趋势,1979—1994年
5.3国家空心化:变革及其问题
5.4结语:正在显现的治理结构
第6章 现在无人理解这个体制:1979至1995年间英国地方政府不断变化的面孔
6.1引言
6.2政府间关系的趋势
6.3评价、解释与未来
第7章 欧盟、凝聚政策与次国家当局
7.1政策网络与欧盟政策制定
7.2 1988年改革的主要方面
7.3英国的次国家政府
7.4英国在1988年前的欧盟区域政策网络
7.5 1988年改革的影响
7.6 1988年以来的其他发展
7.7结语
第5篇 发展
第8章 从制度到信条:英国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传统、折衷主义与意识形态
8.1传统公共行政的时代
8.2折衷主义的时代
8.3意识形态的时代
8.4结语:向21世纪迈进
第9章 迈向一种后现代公共行政:新时代、认识论抑或叙事?
9.1引言
9.2作为新时代的后现代主义与作为认识论的后现代主义
9.3后现代主义与公共行政
9.4创建一种反思性公共行政
9.5重构叙事
9.6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