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经济学》:
既然童养媳和正常娶妻的“价格”相同,为什么在古代社会童养媳还会出现?原因在于存在“交易成本”和风险。为什么女孩子的家长要以童养媳的形式嫁女呢?第一,尽管从小将女孩送走和等到女孩长大后将其嫁走给父母带来的收益相同,但该命题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女方父母具有抚养小孩的能力或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抚养女孩的资金。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且存在着很强的信贷约束,人们尤其是穷人并不总能从金融市场上获取足够的育女资金。因此,将女孩送给别人做童养媳也就成为不少穷人父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第二,宋代以来,买卖婚盛行。司马光对此有着生动的描述“将娶妇,先向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书仪》以嫁妆多少作为选择媳妇的标准就给有女户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即使是高官厚禄之人也不例外。如宋神宗皇弟扬王赵颢都因“有女数人,婚嫁及期,私用不足”,不得已向皇帝兄长预借俸钱嫁女;王安石也曾以“二妹当嫁,家贫口众”为理由,数次请求辞去在朝之官而外任,以“奉养婚嫁”。连社会高层嫁女都成沉重负担,对于贫穷家庭而言,出现“妆奁致贫”“嫁女破家”也就不值得惊讶了。早在后汉,陈蕃就有“盗不过五女门”(范晔:《后汉书·陈蕃传》)之说,在宋代以后更加明显。这就导致将女儿养大后出嫁的收益下降。基于此,一些历史学者就将童婚现象的产生归因于宋代婚姻先论财的风尚。常建华在《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一书中这样写道:“由于婚姻论财,筹措嫁妆就成为人们的一大负担。不堪重负的人家便婚嫁失时,并导致早婚、童婚的出现,以节约婚费。”
因此,融资约束和嫁女的高成本导致将女儿养大成人的收益下降,造成宋代以来童养媳制度的盛行。
为什么男方家庭会以童养媳的形式娶妻呢?
第一,童养媳从小在新郎家中长大,更容易保证其顺从和忠诚,迫使她劳动和防止她逃跑的成本较低。据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的观察,有许多从幼年起就被娃娃亲婆婆带大的女孩子,十分依附她的婆婆,就像女儿对母亲一样。特别是,如果这家真的没有女儿,情况更是如此。甚至那些受到未来婆婆虐待的女孩子,也逐渐习惯于自己的地位,在婚后不至于经受不起。因此,童养媳因从小在婆家生长,能增加与婆家成员间的默契程度,从而减少结婚后家庭内的“交易成本”。
第二,小婚结婚费用要远小于大婚。在大婚的情况下,请媒婆、了解对方情况和执行婚约等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在小婚的情况下,请媒婆只是仪式,需支付的报酬要小于大婚。而在彩礼方面,一般男家在领养童养媳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彩礼。彩礼的数量与领养时女孩的年龄有关,但一般而言要比普通婚姻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