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西洋镜:中国屋脊兽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8142951
  • 作      者:
    爱德华·福克斯
  • 译      者:
    周海霞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爱德华·福克斯(EdwardFuchs,1870—1940):德国收藏家、历史学家、作家。他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艺术品,著有《欧洲各民族讽刺艺术史》《中国屋脊兽》《唐代雕塑:7—10世纪的中国墓葬陶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屋顶脊饰及中国琉璃的变迁》和《中国建筑陶艺》的“脊兽及其他屋顶脊饰”一章两部分组成,共收录6万余字、120余幅图片。

《屋顶脊饰及中国琉璃的变迁》初版于1924年,是国内外专门研究屋顶脊饰的第一部专著,从建筑、文化、宗教、艺术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屋顶脊饰。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海外私人藏家收藏的珍贵图片60余幅,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本译著是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860—1949年德语世界中国艺术的收藏、展览与研究”(19BF09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建筑陶艺》是伯施曼1902—1904年、1906—1909年两度中国建筑考察的成果之一,初版于1927年。本书是西方汉学界和建筑学界系统研究中国建筑陶艺——尤其是琉璃等构件——的代表作,其中“脊兽及其他屋顶脊饰”一章收录近60幅作者亲自拍摄的屋顶脊饰照片。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

 

前面所说的中国屋顶脊饰,即在寺庙、宝塔、门拱、皇宫等建筑上的人形或兽形屋顶脊饰,以及与之同属一大类的中国寺庙陶瓷制品,在现今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中都属于屡受冷遇的领域。迄今为止,该专题连一本独立的出版物都没有,无论是德语文献还是在其他语言的专业文献资料中,都是如此。在我所能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中,只有在区区几条不起眼的注释以及个别的文字表述中曾提及它们。而这些极有可能就是关于上述主题的全部文献资料了。

像这种与某种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真实意义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却长期被错误评价的现象,从来不是偶然的。如果将其归咎于偶然因素,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此类现象中同样有规律可循。回到我们探究的这个主题,明代屋顶脊饰所彰显的宏大气魄、磅礴大气的力量,以及引人注目的精神内涵,但这恰恰是当下西欧文化艺术创造领域所缺乏的。因为当下的西欧政治文化既缺乏气魄,也没有力量,尽管现在这种席卷全球的文化灾难对我们影响较小。可是在西欧,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主导性力量在文化创新方面微乎其微,仅比文化修补工作强一点儿而已。今天的人们像以前一样,只是草草做了一些表面工作,只想在语言表述上做一点儿改进,只想以同样的方式对这种宿命的文化冲突做一点儿掩饰工作,但是从未勇敢地从根本上重塑这些事物。长期以来,我们都本着这样的精神对待文化艺术,所以就导致了长时间以来缺乏一种直觉性冲动,缺乏气魄和力量,从历史中追寻创造性的新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们并没有特别想要从精神上占有这些财富的强烈意愿。恰恰相反,他们直接对这些财富视而不见。对于我们的时代而言,这些财富并没有显现出其本应昭示世人的样子。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对过去的探究中,人们仅会寻找与自己的感知等值的东西,以及当下希望去经历的东西。这一现象在总体上适用于这个时代,也适用于每一个个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东亚文化和艺术中首先发掘的是纤丽的日本小艺术,以及我们最终到达中国后首先发掘的是华美的瓷器的原因。当然,就出土文物而言,比如说汉代和唐代的文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口称首先得将它们发掘出来,人们才可以发掘它们所蕴含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理应立即感知到的事物,这个借口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屋顶脊饰就是这样一种事物,这一点毋庸特别解释。

由于这种刻板的态度,欧洲的精神文化财富长期得不到充分挖掘,甚至有些文化和艺术瑰宝的价值时至今日都还没有被认知。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本书将部分地证明这一点。除此之外,本书还希望为填补这一空白略尽微薄之力。

之所以在《唐代雕塑:7—10世纪的中国墓葬陶瓷》出版之后,紧接着处理这一主题,是因为由此可以将唐代和汉代作为一个整体联系在一起。唐代和汉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彼此间互为补充。本书图片部分展示的中国屋顶脊饰等物件从没有在其他地方展示过。图片展示的物件基本源自我的私人收藏,只有一件物品除外(图24)。这些藏品的摄影工作是在格雷特·福克斯-阿尔斯伯格(GreteFuchs-Alsberg)女士的指导和组织下完成的。

 

爱德华·福克斯

柏林蔡伦道夫(Zehlendorf),1924 年秋


展开
目录

上卷 屋顶脊饰及中国琉璃的变迁

 

3 策划构想

5 前言

7 中国屋顶

17 中国人的宗教设想

23 屋顶脊饰的象征意义

65 明代艺术

75 屋顶脊饰的陶瓷技术

83 确定制造时间和地点

87 收藏的机遇

91 赝品

95 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屋顶脊饰

97 关于屋顶脊饰的历史文献

 

下卷 脊兽及其他屋顶脊饰

 

103 脊兽及其他屋顶脊饰

113 附图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