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繁殖的季节,鸟儿们都全身心投入到了建设小家庭的美好事业之中,精心构筑小宝贝未来的温床——巢。鸟类筑巢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秸秆、树枝等,先编结成杯状框架,再在内面铺上一层柔软的垫子。鹰和鹳等鸟类筑的巢又大又结实,一代又一代的小鸟在里面孵化出来,可以用好多年。燕子擅长土木工程:找一处可以遮风挡雨的落脚点,衔来湿漉漉的泥浆,层层筑起温馨的育儿室。翠鸟筑巢的方式别具一格:拿自己的喙当凿子,直接凿出一个小小的窑洞当作巢穴。啄木鸟的手艺更加出类拔萃,能在粗大的树枝上硬生生啄出一个深洞来。攀雀的巢悬在半空中,远看就像一只倒挂着的手套。
当然,并非所有的鸟类都这么勤劳朴实、尽职尽责。蛎鹬就从来不操心筑巢的事,蛋下到海鸥的窝里就溜之大吉。蛎鹬的蛋外观很像布满斑点的卵石,海鸥孵蛋时根本不会怀疑有谁在自己的羽翼下做了手脚。崖海鸥根本就没有筑巢安家的意识,蛋都下在陡峭岩壁向外突出的岩石上,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鸟爸爸鸟妈妈为什么会昼夜不停地蹲伏在窝里孵卵?它们是在用自己的身体给小宝宝提供热量。孵化周期结束后,发育成活的晚成鸟凭本能啄破蛋壳出生,而早成鸟的这项工作则由父母代劳。早成鸟(如鸡、鸭、鹅、大雁等)有自主觅食的能力,破壳后就会踉踉跄跄地爬出窝,追随鸟妈妈到处找东西吃。晚成鸟(如鸽子、燕子、麻雀等)就没这么大的本事了:刚出世的时候浑身上下光溜溜、湿漉漉的,只有一小层蓬松的绒毛,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就会变干。它们双目紧闭,双腿也撑不起身子,吃东西要父母喂,挪动身体要靠父母帮忙,羽翼丰满之前绝不出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