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生产率、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606930
  • 作      者:
    慕绣如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借鉴从生产率、融资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

展开
作者简介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讲师。研究领域:融资约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在《当代财经》《产业经济研究》《经济经纬》《国际经贸探索》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的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文章结构、主要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和研究难点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传统贸易和投资理论对跨国公司行为的描述,重点梳理新新贸易理论提出的企业异质性对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为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指标构建和典型特征事实。介绍主要解释变量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非洲样本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进行分析。第四章运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了生产率和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第五章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考察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国际化选择的影响。第六章实证检验了融资异质性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对企业国际化选择的影响,然后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的门槛效应。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根据前面的实证结果得到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该部分首先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具体介绍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确定具体的结构安排,总体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和研究难点,为全文的研究思路提供线索。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等基于企业同质性假设的跨国公司理论进行梳理,然后介绍现在比较流行的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外关于新新贸易理论以及与本书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生产率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融资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生产率、融资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三个方面,为第四、五、六章的实证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第三章为指标构建与典型特征事实。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本书的核心解释变量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其中生产率部分主要对代表性的索洛余值法、数据包络法、随机前沿分析法以及文中用到的OP和LP方法给与了介绍。融资异质性指标则从世界银行调查数据、现金流敏感度、单个代理指标及综合代理指标进行了介绍,并对各个衡量方法衡量的融资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运用宏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增长特点以及分布特点等,并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有争议的非洲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制度因素的作用。第四章是生产率与企业国际化选择。以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生产率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包括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也是这一章两小节分别分析的内容。首先,通过K-S非参数检验方法验证了生产率自选择效应的存在,然后证明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其次,通过倾向得分匹配为既出口也对外投资的企业选择合适的对照组,通过倍差法对其学习效应进行检验。第五章是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首先,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得出基本假说,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出口和OFDI的效率阈值,从而阻碍企业的出口和OFDI决策;其次,融资约束扩大企业出口和OFDI之间的效率差距,从而融资约束对OFDI的影响大于对出口的影响,融资约束最低的企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融资约束次之的出口。最后,通过Mlogit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六章是生产率、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本部分主要考虑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首先通过构造交互项,分析融资能力通过生产率效应间接对企业出口和OFDI的影响,其次通过门槛模型,分析融资异质性对出口影响的生产率门槛,以及生产率对出口影响的融资能力门槛,并通过系统GMM方法验证了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出口规模的影响。第七章是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第三节理论与现实意义〖1*2〗一、理论意义新新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前沿,代表了相关问题研究的方向,能很好解释当前社会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现实。现有文献也从不同角度对新新贸易理论进行了验证,系统地将企业生产率、融资异质性及出口、OFDI活动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首先,分析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生产率分布上的差异,增加了对自选择效应的实证支持,同时以既出口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学习效应,拓宽了传统学习效应检验主要针对出口企业的研究范围,且通过为它们寻找对照组企业,明确了企业学习效应到底来自出口还是投资,两种行为的学习效应有何差异,是对新新贸易理论关于学习效应描述的进一步深化。其次,现有文献关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研究比较丰富,关于企业融资异质性对投资影响的研究较少,对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的文献也不多见。本书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的微观数据,同时分析了融资约束对出口和投资的差异化影响,同时考虑行业融资依赖度、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企业规模不同时,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国际化选择影响的不同,为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行为的关系提供微观证据。最后,我们创新性地从间接效应和门槛效应两个方面检验了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的相互作用,弥补了现有研究从单方面分析二者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不足。我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了二者之间门槛效应的存在,是对现有理论的一个补充,即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生产率处于不同区间水平时,融资能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同样,融资水平不同时,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不同。二、现实意义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主题与我国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现实具有很好的契合点。我国出口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遇到了低附加值、粗放式发展、低出口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受到批判和质疑。而作为国际化的另一方式,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分析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国际化选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哪些企业可以“走出去”、以哪种方式“走出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现实意义显而易见。首先,中国长期大规模的出口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低质量的产品出口使我们处于世界生产价值链的底端,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我们对贸易依赖度比较大,出口下降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社会也给我们较大的压力,通过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阻碍我们的出口。因此,我们从企业层面研究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生产率是企业出口面临的最主要壁垒,必须注重研发投入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同时,消除地区间、所有制间的差别政策对待,营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使企业能优胜劣汰,最应该“走出去”和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生产投资,每个企业都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国际化方式。其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虽然最近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整体规模较小,且主要投资到发展中国家,很多是政府导向型的投资。作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另一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比出口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应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并利用出口对OFDI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最后,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融资约束是阻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另一重要壁垒。如何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实现高水平“走出去”的目标,需要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异化措施。对于生产率水平中等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效果要优于对低生产率水平企业的支持,因为前者“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高竞争力的可能性更大。同样对于资金相对充裕的企业,如何帮助其提高生产率水平才是关键。第四节研究方法本书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将生产率、融资异质性、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对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我们力求做到系统全面地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具体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一、归纳分析法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及融资异质性的描述,并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发现该问题的研究思路并找到可以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而确定本书的重要研究内容。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法主要表现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通过图表、曲线等对相关事实进行描述。通过定性分析法可以寻求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定量分析是指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及模型,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化,该方法主要用于文章的第四章生产率与企业国际化选择、第五章融资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选择以及第六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的相互作用。三、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在第五章和第六章构建了生产率、融资异质性及企业国际化选择的数理模型,为文章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证检验方面,我们主要运用了欧拉方程、可以克服样本选择偏误的Heckman两阶段方法、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PSM-DID)、多元Logit归回模型、双变量Probit回归模型、系统GMM动态回归模型以及自动分组的门槛模型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思路和结构
    一、研究目标和思路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归纳分析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与研究难点
    一、本书的创新
    二、研究难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
    第二节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新新贸易理论与国际化选择
    一、HMY模型
    二、Buch模型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生产率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
    二、融资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
    三、生产率、融资异质性与国际化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标构建与典型特征事实
    第一节 生产率测算概述
    一、索洛余值法
    二、数据包络法(DEA)
    三、随机前沿分析法
    四、半参数估计法
    第二节 融资异质性指标构建及分析
    一、世界银行调查数据
    二、现金流敏感度
    三、融资异质性代理指标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二、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及制度影响因素
    三、企业层面对外直接投资的测算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生产率与企业国际化选择
    第一节生产率和出口在企业OFDI选择中的作用
    一、引言
    二、自选择效应
    三、出口对OFDI的影响
    第二节企业出口和OFDI学习效应检验
    一、引言
    二、模型建立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和OFDI影响的差异化分析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理论分析
    第三节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二、模型构建
    三、变量说明
    第四节计量结果分析
    一、基础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进一步分析
    一、行业差异
    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
    三、企业规模差异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选择的间接效应分析
    一、引言
    二、模型建立及变量说明
    三、进一步分析
    第二节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在企业出口中的门槛效应分析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
    三、实证检验
    四、结果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政策建议
    第三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