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重大思路研究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071260
  • 作      者:
    路娜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总结与反思云南“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制订成效,研究提出云南“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与指标,以及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相关研究者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路娜,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科技合作与知识产权战略与政策决策咨询研究。自工作以来,主持参与课题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课题3项,主持省级课题近10项,参与亚洲开发银行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著作6部,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2部,以第二作者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3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0余项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应用,其中主持研究的2项成果被国家部委采纳,主持研究的2项成果转化成省级规范性文件予以颁布实施。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政府政策文件解读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云南省科技人才专家和昆明市科技专家。
杨晓琼, 硕士研究生,现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战略与政策、企业创新等决策咨询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软科学研究课题20余项,省级和地方规划9项,省级文件起草5项,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奖励2项,作为副主编、主要成员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5篇。
耿凯,硕士研究生,现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编制省级和地方规划3项,起草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策文件10余项,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奖励2项,作为主编或成员出版研究著作9部,发表论文5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 成就篇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维度和水平维度系统总结云南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和发展水平,凝练概括云南科技主要特色、经验做法,在与部分西部省份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问题与不足,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云南科技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可预见的发展方向,绘制发展蓝图。战略篇分析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科技创新的地位作用,研究国内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布局与举措,为云南科技创新提供经验启示,紧扣云南“三个定位”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科技创新的支撑重点和突破口,从战略层面提出云南省科技创新的思路定位、重大布局和策略建议。规划篇从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入手,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需求。开展国内外技术预见文献调研,对云南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科技风险等做出预判。总结与反思云南“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制订成效,研究提出云南“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与指标,以及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基础研究单点突破
70年来,云南自然科学研究在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云南数学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刘声烈复数合同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努力,对代数群论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云南大学王学仁教授将统计学、概率论用于地质勘探,总结了矿床统计预测的数学地质方法,并使其在我国地质找矿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南天文台在恒星演化理论、活动星系核、地面高精度天体定位等领域,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水平。黄润乾院士在双星非常守恒演化、星风冲击波理论和星风物质损失等方面的研究被国际广泛采纳和应用。冒蔚等提出的“低纬度子午环绝对测量原理及其检验”创立了低纬度恒星观测的新原理和新方法,为我国建立基本星系参考系做出重要贡献。在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飞行至返回期间,云南天文台都发挥了重要的监测作用。
地学研究成果丰硕。1995年,李恒等人通过滇西植物区系研究发现了地壳旋转运动证据,为确定云南高原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云南地质学界提出的“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于1984年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组织推荐为全球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之一;云南大学侯先光等对澄江动物群化石的研究,回答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大科学疑难问题。同时,还开展了横断山科学考察、高原湖泊研究等一系列大型科学考察研究活动。
植物学研究在区系学、植化学、民族植物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吴征镒院士集数十年云南植物考察与区系研究成果,主持完成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地理》《云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名录》等重大科学著作20余部,为中国的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等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他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被列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2007年吴征镒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施立明、张亚平院士开展了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工作,在遗传毒理学、减数分裂,特别是联合复合体的研究,灵长类、食肉类动物系统与演化的重要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对中国家养动物的起源、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样性、揭示人类的扩散与迁移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张亚平以卓著的成就,成为荣获“生物多样性领导奖”的第一位亚洲学者。云南诞生了世界首例经过基因靶向修饰猴,研究成果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评论》评为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自然》杂志将其称为人类疾病模型研究向前发展的里程碑;克隆猪领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第二节 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成就
多年来,云南结合自身优势,在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矿冶和新材料等领域持续攻关,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与特色。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成就篇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从无到有,奠定科技事业发展根基(1949—1977年)
一、科技管理体系基本确立
二、以政府为主导的科研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节 励精图治,科技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壮大(1978—2014年)
一、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并不断深入
二、科技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科研机构实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创新驱动,迈向创新型云南新征程(2015年至今)
一、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二、科研管理持续优化
三、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第二章 云南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第一节 科技自身发展的成就
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二、创新人才彬彬济济
三、条件保障不断完善
四、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五、基础研究单点突破
第二节 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成就
一、特色产业重大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二、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动能
第三节 科技支撑引领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科技广泛惠及民生
二、公民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第三章 经验、不足、展望
第一节 经验
一、坚持党对一切科技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科技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坚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在国家和地方发展中实现共赢
三、坚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在特色领域长期积累逐步形成优势
四、坚持将科技体制改革贯穿始终,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五、坚持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助力云南对外开放末梢变前沿
第二节 不足
一、高水平平台匮乏
二、科技产出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
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
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有待改进
五、科技创新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云南科技创新发展远景与展望
一、面向未来,云南科技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发展方向
二、面向未来,云南科技创新必须始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三、面向未来,云南科技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扩大高水平科技对外开放
四、面向未来,云南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推动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
附表1云南省主要科技规划
附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云南科技成就数据(部分)
附件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设立及调整情况
第二篇战略篇
第四章 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环境
第一节 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大环境
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加速演进
三、国际创新战略格局发生新变化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
第二节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
一、创新发展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
第三节 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需求
一、需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寻找新位置
二、需要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提供新支撑
三、需要在国家科技对外开放中担当新使命
四、需要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探索新模式
第五章 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经验启示
第一节 发达地区经验与启示
一、实践经验
二、对云南的启示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经验与启示
一、实践经验
二、对云南的启示
第六章 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实践
第一节 科技创新重大举措
一、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开展重大创新试验示范
三、打造区域开放创新高地
四、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第二节 科技创新短板和问题
一、主要短板
二、主要问题
第七章 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战略抉择
第一节 战略构想
一、战略思路
二、战略路径
第二节 战略重点
一、体系重构,点燃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二、梯次联动,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布局
三、开放赋能,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
第三节 战略举措
一、强自身,夯实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二、聚合力,完善科技创新融通机制
三、求突破,培育科技创新引领力量
第三篇规划篇
第八章 云南“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执行情况评价
第一节 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 重点任务实施情况
一、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二、创新源头供给
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四、技术创新引导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七、科技对外开放
八、科技扶贫
九、科技体制改革情况
第九章 国内外形势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发展形势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秩序
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国际竞争格局
三、创新战略同生存战略紧密联系,科技竞争正成为决定大国未来的关键领域
第二节 科技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形势与要求
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科技安全提出高要求
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新需求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科技创新提出新挑战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我国科技在防范、管控风险以及应对重大危机上提出紧迫需求
第三节 云南未来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点需求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云南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三、“数字云南”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第十章 云南科技创新的基本判断与认识
第十一章 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与指标分析
第一节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与指标的变化分析
一、“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规划目标的变化
二、“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规划指标的变化
第二节 云南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及指标的变化分析
一、“十一五”至“十三五”云南省科技规划目标的变化
二、“十一五”至“十三五”云南省科技规划指标的变化
第三节 云南与相关省(区、市)科技发展规划目标指标的比较分析
一、云南省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与国家及各省(区、市)比较
二、云南省科技创新规划指标与国家及各省(区、市)比较
三、西部地区发展指标比较分析
四、云南省科技发展与国家及各省(区、市)的统计数据比较
五、各省(区、市)科技创新指标目标值与实际统计值耦合比较分析
第四节 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目标与指标的选取设计
一、目标设计
二、指标设定
第十二章 云南“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思路
第一节 指导方针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原则
二、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则
三、坚持科技供给与需求双侧同时发力原则
四、坚持依法依规推进科技创新治理原则
五、坚持提高科技风险防控意识原则
第三节 发展理念
一、绿色发展
二、开放发展
三、融通发展
四、非常规非对称式发展
第四节 战略重点
一、抓区域创新布局,促进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二、抓区域经济主体创新,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三、抓机构平台建设,搞活科技创新主体
四、抓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核心优势产业迭代升级
五、抓场景技术应用,推动经济社会赶超跨越
六、抓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