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研究
0.00     定价 ¥ 6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65680
  • 作      者:
    况伟大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况伟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布朗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亚洲房地产学会(ASRES)以及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GCREC)理事,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领域包括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济和城市经济。在Real Estate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2019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出版专著两部、研究生教材一部,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次接受中央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采访。
展开
内容介绍
  住房可支付(housing affordability)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众所周知,住房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住房市场分为买卖市场(所有权市场)和租赁市场(使用权市场)。住房可支付包括房价可支付和房租可支付,分别以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表示。准确测度住房可支付性非常困难和颇有争议。现有测度住房可支付指标包括美国住房城市发展部(HUD)采用的30%居民收入指标以及联合国人居中心和世界银行提出的3-6倍房价收入比指标。但是,传统住房可支付指标基于经验和现实可操作性确定住房可支付标准不仅缺乏理论基础,而且不能动态反映家庭消费偏好以及收入变化。另外,住房可支付问题实质为住房消费问题而非住房投资问题,但是30%的房租可支付指标和3-6倍房价可支付指标是分割的,未统一在住房消费框架下。根据产权选择理论(tenure choice theory),消费者可经租房或买房解决住房消费问题,住房买卖市场和租赁市场实现共同均衡。
  因此,《中国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研究》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确定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顺序,然后基于居民收入指标和住房贫困指标动态确定住房可支付边界值,最后基于产权选择理论,构建和编制房价可支付指数和房租可支付指数联合分布,丰富住房可支付指数体系。
  《中国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研究》共五部分,包括引言,住房可支付理论模型,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租可支付指数及其分布,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可支付指数及其分布,以及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联合分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住房可支付理论模型
一 住房可支付理论边界值
二 住房可支付标准划分

第三章 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租可支付指数及其分布
一 房租可支付标准划分
二 数据及说明
三 房租可支付指数构建
四 1998-201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租可支付指数分布
五 按城市等级划分的房租可支付指数分布
六 按区域划分的房租可支付指数分布
七 1998-201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租可支付指数排序
八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可支付指数及其分布
一 房价可支付标准划分
二 数据及说明
三 房价可支付指数构建
四 1998-201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可支付指数分布
五 按城市等级划分的房价可支付指数分布
六 按区域划分的房价可支付指数分布
七 1998-201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可支付指数排序
八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五章 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可支付指数联合分布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