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71001
  • 作      者:
    孙柏瑛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讨论、回应的基本问题是:在城市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回应复杂社会治理问题的基本改革路径和逻辑,及其治理模式的转型是否有效?围绕这一主线,该书在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所具有的独特的双重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基层政府社会治理面对的挑战,提出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核心问题,即“自由与秩序”如何平衡。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术”、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研究领域为地方治理与公共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国开发与管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30年来中国城市社会经历了快速变迁。伴随跨越式城市化进程,由社会阶层、权力结构、资源重组、利益分配、社区形成引发一系列新的城市治理问题。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前沿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最后一公里”单元,应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矛盾冲突和治理风险。承载着巨大的治理转型与创新压力。《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基于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视角,从“改革压力-制度供给-运行逻辑-治理转型”方面展开,讨论了基层治理价值观念、目标导向、制度重建、政策选择、策略工具发生的转变,阐述了治理转型的机理与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
  二 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承担着多元复合职能
  适应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职能转向的要求,城市以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为代表的基层行政系统也经历了多重改革,特别是被视为典型的基层政府的“准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作为直接连接政府科层机关和社区民众的“中间层”,对上代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嵌入基层社会网络,对下回应自下而上的民众需要执行公共服务项目,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转型中,始终位于纵向权责关系调整、改组、改革的前沿,其城市管理职能定位及其决策、财物支配权成为基层社会改革的焦点问题。
  在现行的城市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职能调整取决于两个具有一定张力的目标:一方面,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要求,需要夯实国家行政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制度基础,促进国家对基层社会秩序的有效规制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面向基层社会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向基层社会的下沉,增加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为了增进社会自身的活力,国家又试图规范、限制甚至整肃基层政府的制度及权力,遏制其扩张、变通及其与民争利、强暴民意的行为,力主加大民众对基层政府的监督,拓展统合之下的社会自治。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调整、变革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平衡之点的。面向问题,区和街道政府组织为其基层社会治理设定了三项基于功能调适的管理目标:一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增进对公众和问题的回应性;三是促进“跨部门”和多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性。
  在政府视野中,“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改变城市政府长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适应城市发展在多元需求中的差异性。其目标至少包含三重含义。首先,精细化作为组织经典的管理主义工具,它追求对所管理事务的环节、流程、利益相关人、关键节点进行设计与控制,因此,这要求基层政府能够精细、精准把握多元管理主体和复杂管理对象的性质、类型,控制关键流程以及追溯问题本质。其次,分类与分层管理。拒绝“眉毛胡子一把抓”和“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管理,针对不同对象基本的个性化特征,建立有一定差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在保证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形成基于基准需求的、有针对性的错层治理方式。最后,规范管理。以政府内部规范化甚至法定化、标准化的管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提高对居民服务事项及其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承诺,逐步以法定规范形式,降低行为的随意性。
  “回应性”是城市基层政府行为的生命线,它广泛体现在政府应对外部变化,形塑前瞻性管理的行政执行能力方面。回应性目标不仅迫使城市基层政府快速应急并有效处置风险问题,而且迫使城市基层政府从原有的以上级指示为行动轴心向兼有顾及民众需求、体察民情、传导基层民众诉求的方向转变,从而将政府日常行为、手段、过程与管理、服务的结果有机连接起来。流程再造、绩效管理、民众满意度调查等现代管理工具应用于监测、评估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和质量,已然成为城市基层政府增进回应能力、改进管理程序的普遍做法,①承载了通过组织绩效压力传导,增进城市基层政府的责任担当。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结构

第二章 近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城市基层治理文献回顾
第一节 党政文件中关于社会治理与城市基层治理要点
第二节 学界对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三章 失序与秩序: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和矛盾
第二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自由与秩序价值的张力
第三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及其变革诉求

第四章 治理创新与路径依赖: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改革诉求
第一节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功能转型与演化
第二节 城市基层政党、政府组织社会治理功能定位与组合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权力结构调整:体制与机制变革

第五章 治理悖论: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改革的困境
第一节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改革策略的选择逻辑及特征
第二节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改革中的关键问题识别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问题生成的内在机理

第六章 走向合作治理: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进路
第一节 超越“二元对立”理论思维,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层理论”
第二节 确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完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制度建设
第四节 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