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
0.00     定价 ¥ 4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3568688
  • 作      者:
    徐中远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中远,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曾任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局长,曾出版《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20问》(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批注圈画解读》(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主要从十个方面阐述、介绍学习毛泽东读书。对毛泽东为什么终身不懈读书,毛泽东一生爱读什么书、读了些什么书,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毛泽东读书的主要方法及其勤奋刻苦的读书精神等,《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都作了具体的阐述与介绍。
  阅读《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广大读者不仅能更多地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实际,而且还能学习毛泽东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学习毛泽东勤奋刻苦的读书精神。从而从中得到启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促进、改进自己的读书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多做成事。
展开
精彩书摘
  《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矛盾,是毛泽东一生中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使用的根本方法。这个方法始终贯穿在读教科书的谈话之中。他说:“对立统一的法则,对各种事物都是适用的。这样来研究问题、看待问题就有了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批评教科书没有运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事物。他说,当作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科学。
  毛泽东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说明量变中就有部分质变的道理。部分质变论,并不是毛泽东最先提出的,但他重新提起并加以发挥,在中国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个观点,在他看来,不仅有哲学意义,还有实践意义。就像他所说的,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这里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到来。
  关于如何认识事物规律的问题,毛泽东曾说要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只看见胜利,没有看见失败,要认识规律是不行的。毛泽东批评这本教科书总是先下定义,从规律出发来解释问题,有点像政治经济学辞典。他说,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研究通史的人,如果不研究个别社会、个别时代的历史,是不能写出好的通史来的。研究个别社会,就是要找出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把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研究清楚了,那么整个社会的普遍规律就容易认识了。要从研究特殊中间,看出一般来,特殊规律搞不清楚,一般规律是搞不清楚的。这里,他为人们指出了一个研究和认识规律的基本方法。关于如何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说道,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提到了国家,但没有加以研究,这是这《百年党史瞬间:像毛泽东那样读书》的缺点之一。当然,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上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
  毛泽东说,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他根据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
  ……
展开
目录
一学“为什么读书?”
(一)青年时代读书是为了改变剥削制度,拯救民族危难,是为了追求真理,实现远大志向
(二)延安时期读马列、读大量哲学著作是为了总结写出指导中国革命斗争新的理论,引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读马列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等,其主要目的“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
(四)读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书籍是为了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读“二十四史”和各种史籍是为了从历史中寻求、汲取治理国家的有益元素为现实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了“古为今用”
二学博览群书
(一)“博览群书”是一生一贯的主张
(二)“博览群书”是一生都在竭力坚持的实践
1在青少年时代就读了很多的书
2在延安时期下苦功夫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哲学方面的书及其他方面的书籍
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带头读马列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其他多种著作
4对读自然科学的书一生充满浓厚兴趣
5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三学密切联系实际读书
(一)一贯重视并反复强调读书学习要联系实际
(二)青年时代在湖南求学时是怎样密切联系实际读《伦理学原理》的
(三)延安岁月,是怎样密切联系实际读马列主义哲学著作的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密切联系实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
(五)是怎样密切联系实际读“二十四史”的
四学“不动笔墨不看书”
(一)牢记徐特立老师的教诲,并践行于自己一生的读书生活实践中
(二)走上革命道路,担任领导岗位之后,主张读书学习“要写笔记”
(三)早年读《伦理学原理》作批注、圈画简单情况
(四)在延安岁月里读《辩证法唯物教程》等哲学书的批注、圈画简单情况
(五)圈画最多的是读辛弃疾的词作
五学“多视角”读书
(一)从阶级斗争的视角读《红楼梦》
(二)从反面教材的视角读《水浒传》
(三)从战争谋略和策略的视角读《三国演义》
(四)从政治的视角读《西游记》
(五)从清朝历史的视角读《聊斋志异》
六学有“选择”有“重点”的读书
(一)什么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读书?
(二)有“选择”读书的一些情况
(三)有“重点”读书的一些情况
1从读《共产党宣言》谈起
2读《一种清醒的作法》
3一部“二十四史”手不释卷读了24年
七学的“为学之道”
(一)“为学之道”的含义
(二)“先博而后约”
(三)“先中而后西”
(四)“先普通而后专门”
八学读书不唯书,不尽信书,总是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境界和品质
(一)关于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一些人物、事件的评价和看法
1对诸葛亮的评价
2对刘备的评价
3对《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评价
4不赞成卢弼对曹操的看法和评价
5对刘表和曹操对待俘虏不同做法的看法
6对卢弼一段注释文字写下的一条批语
7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功绩
8认为,曹操不仅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二)关于读《古文辞类纂》写下的三条批语
(三)多读书、广读书,在书山学海里调查研究
九学“贵有恒”“下苦功”、“挤”和“钻”的读书毅力和勤奋刻苦读书精神
(一)“贵有恒”“要振作精神,“下苦功”、要“挤”和“钻”是一贯的读书主张
1主张读书学习要持之以恒
2主张读书学习“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3主张读书学习要“挤”和“钻”
(二)对于读书,自己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1行军、转移途中不忘读书学习
2“饭可以少吃,觉也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
3人书相伴,人到哪里,书就读到哪里
4“把工作之外的剩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
5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对待读书的态度
十学读天下万事万物“无字之书”
(一)一生中读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两部大书
(二)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读“无字之书”
(三)一生心系读母亲河——长江、黄河“无字之书”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