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研究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073097
  • 作      者:
    姜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生产要素的视角进一步厘清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于我国进一步积极嵌入全球价值网络,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可弥补市场不足。
展开
作者简介
姜南,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理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学科建设中心常务副主任。曾获第八届全国知识产权(专利)优秀调研报告暨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国*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篇政府咨询报告被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级联席会议采纳,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专著《知识产权强国之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编著《中国品牌经济与知识产权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产业结构、创新理论、比较优势等分析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理论基础,从生产要素视角剖析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概念,从专利与法律、经济、新兴产业等的关系探讨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选取和依据进行了分析和遴选,从国家、省市和产业三个层面梳理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培育政策现状和未来展望。本书适用于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产业政策研究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研发人员、科技爱好者、法律爱好者、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
美国报告和欧盟报告都证明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较早的版权产业对经济贡献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得到世界公认:许多国家的研究经验表明,就版权产业在GDP中的百分比而言,其规模已超过通常的预料,并一直以超过其他经济部门的速度增长。
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创新能力对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意义在于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根本原因。专利密集型产业之所以成为高级产业,是因为投入了较多的高级生产要素,比如智慧、高层次人才、资本以及较多的研发投入等,因此拥有不易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加之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专利密集型产业就可以产生较多的附加值,从而对经济的贡献就比其他产业表现得更高、更快。
2.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先进产业的关系
除了专利密集型产业,先进产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和其他创新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研发投入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战略性和新兴性。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密集度高?;高端产业一般是指高科技含量较多的新兴产业或新概念产业。
三大产业诞生的背景分别如下:
(1)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用信息、生物和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来积极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了不至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落伍,1988年8月,我国实施了“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这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计划。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经中国政府于1988年8月批准。其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改革开放的总体政策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火炬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适合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促进高科技国际化行业,并组织人员培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到,要努力提高“十二五”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培育多种新的产业形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将占较大比重,传统产业将得到优化升级,产业质量将显著提高,形成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其中,发展规模超过千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15个。
国际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总研发经费(直接R&D费用与间接R&D费用之和) 占总产值之比、直接R&D费用分别与产值和增加值之比作为评价标准,以此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电器设备制造业六类,这一分法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美国商务部为确定高科技产业提出了两个主要指标:第一,研发强度,即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第二,研发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员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在他的《高技术政策的五个国家比较》一书中指出,所谓的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主要以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和快速的技术发展为特征的产业。此外,加拿大认为,对高科技产业的认可取决于研发资金所反映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法国认为,只有使用标准生产线生产新产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拥有一定的市场并形成新的工业分支,才可以称为高科技产业。在澳大利亚,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制造是判断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标志。在日本,基于产品和生产过程之间更直观和任意的划分,使用工业增长率的概念来定义高科技产业。日本通过广泛传播技术和新兴技术建立了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在英国,高科技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其他技术的产业,这些科技处于科技进步的前沿。
中国通常将高新技术产业描述为:高新技术产业是由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和应用形成的。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通常是根据行业的技术强度和复杂性来衡量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7月发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统计覆盖范围包括航空航天飞机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制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展开
目录
目 录
引 言
第一篇 专利密集型产业概念研究
第一章 专利密集型产业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产业升级理论
第四节 熊彼特增长理论
第二章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概念研究
第一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内涵研究
一、生产要素的变迁
二、生产要素的流动
三、生产要素的作用
四、生产要素的培育
第二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外涵研究
一、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制度的关系
二、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经济的关系
第二篇 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方法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生产要素视角下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第一节 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概述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资本密集型产业
三、知识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演变
一、采用方法
二、计算结果
第四章 专利密集型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全要素生产率
一、采用方法
二、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第二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国际化发展
一、相关研究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专利密集型产业与专利运营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说明
二、产业专利数计算方法
三、数据统计和变量说明
四、采用模型和结果
五、趋势分析
第三篇 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政策研究
第五章 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政策现状研究
第一节 国家层面
一、政府政策
二、域外制度借鉴
第二节 省市层面
一、存在区域差异
二、明确培育主体
第三节 产业层面
一、典型案例
二、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专利密集型产业政策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国家层面
一、完善顶层设计
二、营造“三种环境”
三、构建创新机制
四、加强政策协同
五、开展定期评估
第二节 省市层面
一、优化扶持政策
二、促进要素融合
三、优化服务体系
四、构建“大保护”格局
五、夯实人才基础
第三节 产业层面
一、提升产业政策动能
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三、完善统计和监测政策
四、发挥专利导航作用
五、促进知识产权联盟协作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