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教育 教育研究》:
从今后,这一年内,我们邹平的教育界该怎样进行呢?方向是什么?路线在那里?步骤又该怎么办?这事我想了,我深深的想了。现在我想把我(或可说是我们)平日所想着的意思写出来,告诉给大家。请大家也来想想看,给邹平的教育界谋一个出路,求一点进步。我想:
第一,我们应认清我们的教育目标:(一)是要求量的扩充,即要把我们现有学校的一切设施开放于大众,使学校的活动与全县大众的生活发生良好关系。在我们的教育辞典里,民众与学生是没有分别的。民众就是学生,学生就是民众。梁先生给它起一个名词叫“学众”很是适当的。我们的村学村校应照顾全村的学众,我们的乡学应照顾全乡的学众,我们的县学如今之县立师范及实验学校应照顾全县的学众。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大家的生活,一样地需要指导需要学习的。这便是说,大家都需要教育。因此,单教儿童不教成年,单教男人不教妇女,单教富人不教穷儿,单教闲人不教忙人的教育是我们所不能满意的。我们应当把教育的机会普遍地给全县的大众。这就叫做“教育的大众化”。(二)是要求质的改良,即要把我们的一切教育设施,不问是教材的选择,课程的编制,时间的支配,教法的运用,教具的置备,学众的组合,及教师的活动等等都合于道理。要合于什么道理呢?浅言之,要合于教育的道理,深言之,就是要合于人生的道理。我们认为:所谓教育就是人的生活的教育。教育应从生活出发;即在生活里进行,也即以生活的向上改善为指归。(这里所谓生活,不是仅仅指“活着”而言,并含有“生长”的意思。所谓人的生活一面是要生,一面是要长,要生是求生命之延续,要长是求生命之开大。)这便是说教育起点,里程与目标统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与生活不能离开;离开生活便无教育。教育的道理只是生活的道理。违反生活的道理便是违反教育的道理。这就叫做“教育生活化”(详见拙著《生活教育》)。我们要求邹平教育:一作量的扩充,即要“教育大众化”;二作质的改良,即要“教育生活化”。这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对于邹平教育的要求。
第二,我们应引发组织,推动组织,并养成组织:徒有“要求”徒有“目标”是不能成事的。达到“目标”,适应“要求”,我们应当有所凭借。我们凭借什么呢?单凭我们自己一个一个的个人力量也是不成的。个人的力量一则不能大,二则不能久。个人不是三头六臂,能力统是有限。而且大家到了一定的时候都是要死,或是要去的。因此我们大家要想邹平教育继续扩充,继续进步,必须引发邹平社会的组织,推动邹平社会的组织,并养成邹平社会的组织。一个社会有了适当的组织,它就会有一种能动的力量使自己生命继续扩充,继续进步;换句话说,它就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事业继续扩充,继续进步。是以:
(一)我们对于县立师范(原称县学师范部)及实验学校期望他们为全县教育界尽两种主要的社会作用:(1)培养最近未来的乡村社会的生活导师(即乡学村学教师)。(2)站在全县教育的前线,为全县教育实施上探讨路程,指示方向,并贡献常新的可用的材料和办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