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就业指导》:
第一节 职业生涯在人生中的角色
“生涯”从广义上理解,“生”自然是与一个人的生命相联系,“涯”则有边际的含义,即指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
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为对象,工作业绩的评价及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准,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失败或进步快与慢的含义。也就是说,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简单地讲,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
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从事某种职业;确立阶段(25-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维持阶段(45-60岁),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
“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一般来说就是从军之前的学习阶段。虽然从这些教育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专业的知识,并摸索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的未来事业也会有些期望和目标,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从军营走出来后,我们还是有些迷茫。对军营中学到的知识,社会中有没有需求,我们不知;对什么专业是市场需求最大的,我们怎么去进入,一筹莫展。因此,探索期及成长期对个人生涯的影响,视个人不同而有所差异。
“确立阶段”是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从25岁到44岁是一个人一生工作最主要的阶段。刚出军营的职场新人,对工作本质及职业的内涵特质并不了解,选择职业多是听从父母、师长、战友的意见或道听途说的。等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后,往往事与愿违,差异颇大。因此,不稳定是他们的特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使他们不断调职、跳槽、换工作,以寻求他们的理想,这就是“试验期”。一般要到30岁左右,才会逐渐安定下来进入“稳定期”。大部分的人在此时应该已确立了其事业的目标,专业上已打下基础,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正好全力发挥、贡献所能。
40岁左右至50岁左右是所谓“生涯中期”,有人称之为“危险期”。在历经稳定期的充分发挥及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竞争和评比后,小部分表现特殊或特别获得赏识的人员,可能更上一层楼成为独当一面的部门主管、高级顾问等,肩负更大的责任。但大部分的人员可没那么幸运,金字塔形的组织越往上层人数越少,这是必然的。一般人心理上一时无法调适,因而对自己的能力、理想等产生怀疑。
“中年危机”是大部分上班族可能面对的问题,但正好也借此时对自身未来生活再作一次思考。至于最终决定要如何,是否有好的职业规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了。转行或自行创业,行业的专业知识、自己的经济能力是否已具备?如果失败,家庭生计又如何维持?离开现在的单位,另谋他职,你的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又如何?这时,你的内外情况和二十出头时完全不同。除非你早有了规划,累积了相当的财富、能力和人脉,有长期失业的心理准备,否则,“负担”和“输不起”将是对你最大的考验和阻碍。大多数的人在此时的抉择可能是“宜静不宜动”,而进入“维持期”。
“衰退期”是指60岁或65岁退休以后。当然,每个人退休年龄不尽相同,在此系指从原单位、原工作退了下来而言。如果到60岁后身体状况还不错,许多人仍然选择退而不休。因为,对一个工作了近40年的人来说,一下子无事可做,真是难以面对的。有些人退休后,突然老了许多,就是心理无法调适的结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