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型与功能重塑:广州非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治理之路》:
一 广州非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战略愿景
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围绕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国际大都市、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部署,树立“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理念,坚持调整疏解和提质增效相结合,采取“协同、共享、优化”的疏解策略,以“限制低端业态、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更新改造”为主要突破点,分层、分步骤梳理出非核心功能负面清单,引人大数据等先进方法,跟踪分析重点产业的主要指标,定期调整产业清单,保持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长效性,进一步强化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功能、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为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提供重要支撑。
二 广州非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基本理念
1.坚持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着力扶持壮大经济新动能,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增量。同时,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创立品牌、研制标准、创设平台以及争取市场控制权等方式,推动传统商贸、旅游、会展、饮食业等脱胎换骨,实现凤凰涅槃。
2.坚持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相促进
以城市更新改造引领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以优质载体供给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市功能布局与重大产业平台、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创新土地政策,加大政策创新与突破,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土地空间。同时,以更高层次的产业形态推动城市更新改造计划,提升城区发展质量。
3.坚持自身发展与区域协同联动
在合理布局、精心谋划完善产业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挥总部经济与商务枢纽优势,携手周边地区构建区域产业体系,打造“总部-制造基地”“金融-实体经济”跨区域产业格局,有序引导低端业态与环节疏解外移,稳妥推进“腾笼换鸟”,同时吸引周边企业总部落户,使周边产业转移承接地成为广州产业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
4.坚持市区联动与多方合作相呼应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拥有大量国家、省级战略性产业资源,谋划建立区域产业体系,需要争取国家、省机构的统筹协调、政策配合与资源支持,以突破行政分割瓶颈。同时,还要注重运用全球智慧和多方力量参与区域产业谋划,充分发挥驻区市场平台、龙头企业以及非政府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5.坚持长远谋划与短期行动相结合
谋划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既需要短期、具体的政策推动,更需要长期、系统的制度安排来支撑。既要着眼于城市核心区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制定富有战略远见的中长期产业规划,还必须有明确可行的实施“路线图”,包括在具体时点、区域上的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以及能够短期见效、可实施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