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代,承接两宋,是了解华夏文明关键的历史节点。本书以真实的历史结合有趣的故事,脉络清晰、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
依据史实,通俗易懂。宋徽宗的时代,金戈铁马,大漠落日,国仇家恨,快意人生。毫无疑问,这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让人不禁神往。
多角度探索历史,视野独特。后人评说,赵佶样样不凡,却独独做不得皇帝。作为皇帝,赵佶享尽世间繁华。不过,*令人慨叹的,还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
公元1118年,大宋周边,辽朝正在急速衰落,女真已是如日中天,西夏依旧傲然挺立。东京皇宫内,一场生辰宴会正待进行,主角是宋徽宗*宠爱的柔福公主,徽宗却不见了踪影。借着等候徽宗的时机,我们在时空中切换,站在徽宗的视角,脑补他作为大宋皇帝,需要了解的内政外交和历史背景。逛逛繁华喧嚣的东京城,回顾徽宗成长、登基之路,历数北宋皇宫里那些女人的往事。讲述天祚帝之前辽朝那些大人物的故事,还有党项民族自拓跋思恭到李元昊的奋斗史。徽宗终于回来了。他并非如大臣们想的是去寻欢作乐,而是办了件机密事。这件事,直接改写了徽宗本人,还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
少年的悠然时光
赵佶,宋神宗的第十一子。
公元1082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赵佶出生在东京的皇宫。
据说,在赵佶出生的前夜,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历代帝王画像。在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时,见其人物风雅,非常感慨。正当其时,宫人来报,后宫有皇子诞生,正是赵佶。
这个故事,应是后人杜撰的。不过,编故事的人,多半也是情不自禁。放眼中国历史,赵佶、李煜,这两个人身上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
所不同的是,赵佶的人生,远比李煜灿烂得多,也惨烈得多。
他这一生,父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两个儿子是皇帝。
他不仅是皇帝,还当过太上皇。后来,还被金人封了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赵佶未满三岁,父亲神宗驾崩,不久后,生母也去世了。
四岁的孩子,虽锦衣玉食,却也是没了双亲。不过,他依然拥有一个大家庭,有祖母、嫡母、庶母,还有几个哥哥。
其中,最年长的哥哥哲宗继位当了皇帝。哲宗排行第六,只不过前面几个都夭折了,他成了长子。哲宗比赵佶年长六岁。
作为神宗留下的几个儿子,赵佶很幸运,他被向太后收养,由向氏抚养成人。这是他未来命运改变的关键。
生在皇家,身为皇子,虽然双亲早亡,但在祖母、嫡母和哥哥的照顾下,赵佶的童年及少年时期,过得还是非常惬意的。
经典的儒家教育,顶级的艺术启蒙,过人的自身禀赋,赵佶年纪稍长,就表现不凡。他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还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卓越的天赋。
这让哲宗很高兴。亲政之后,他不仅对赵佶多有赏赐,请最好的老师,还经常亲自过问他的学业。听上去,很温馨,但在皇家,这或许只是表象。皇权之下,兄友弟恭的背后,本质是牢笼之策。
自太祖、太宗之后,北宋对皇室宗亲的管控就越来越严。
与西汉不同,北宋宗室无论封什么王爵,都没有实质性的封国,成年后也无地就藩。他们终身,几乎都被困在东京城内,最远能去的地方就是东京和洛阳之间的皇陵。而且,太宗之后,藩王们也不再兼有任何有实权的政府公职。
虽没有天下可走,没有实权可握,但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丰厚的爵禄和大把的时间。当然,还有繁花似锦、声色犬马的东京城。
从此,这些有头有脸、有钱有闲的皇家子弟,就成了东京城内引领艺术和时尚的大咖。赵佶,就是新一代中的佼佼者。
说起来,艺术和时尚与皇家倒是绝配。没办法,这不仅是天赋的问题,还是出身的问题,也是资源的问题,更是钱的问题。
什么是艺术和时尚?本质上,或许就是玩。但是,要玩得高雅,玩得有境界,玩得有品位,玩到让旁人仰视,玩到引领潮流。
玩与玩物丧志之间,就隔一张纸。
或许,对哲宗来说,他就希望能捅破这张纸。
对他来说,从不担心那些叔叔大爷、兄弟子侄们玩,担心的是他们玩不好,玩得不投入、不专注。玩得好的,是安分守己,要赏赐;玩得不好的,可能有异心,得提防。
在皇权面前,每个男性皇室成员,都是潜在的皇位争夺者。皇帝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着对他们的警惕。总的来说,宋朝皇室比较文明、斯文,举不起硬刀子。不过,软刀子还是有的。
哲宗的心思,皇室宗亲们也摸透了。他们主动配合着去玩,要态度有态度,要热情有热情,要成绩有成绩。这可不仅是兴趣爱好,还是让皇帝安心的自我保护。
作为皇帝的亲弟弟,赵佶,玩得最好。
在赵佶之前,那些先辈宗室们,很多人在诗词歌赋、书法、丹青上,都玩出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与赵佶相比,他们都是小咖。赵佶,才是集大成者,大师级玩家。
赵佶心里清楚得很,他既非嫡,又非长,哥哥哲宗仅长他六岁,青春正盛,他这一生只能做个富贵王爷,这几乎是唯一的路。既然如此,和前辈们一样,索性就放开玩吧。何况,对那些好玩的东西,他也乐意消磨一生的时间。
十五岁时,按照祖宗规矩,赵佶搬离了皇宫。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事。
尽管在辞别太后和哥哥时,他有些难过,流下了眼泪,但当他穿过宣德楼,踏上御街,融入喧嚣的市井之时,他是愉悦的、欢快的,他自由了。
皇城之外,有一座崭新的王府,正等着他。
那是端王府,赵佶的王府。在这里,没有太后,没有皇帝,只有端王,他是唯一的主人,拥有绝对的权威。王府上下,所有人都是他的奴仆。
十五岁的少年,在这奢华、宽敞、舒适的端王府,品尝着痛痛快快、为所欲为的人生。
青春年少之时,有最旺盛的精力、最急迫的心情、最激烈的情绪、最浓厚的兴趣。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对于人生,充满想象。赵佶也一样,一样的年少。
赵佶爱交朋友。他有地位、有场地、有时间、有经费,还有艺术大咖的标签。英俊潇洒、身材修长、唇红齿白、风流倜傥的少年王爷,在交朋友上,更多人对他趋之若鹜。
端王府,高朋满座。
京城的达官显贵、名士名流往来不绝。即便落魄文人、穷酸举子,赵佶也来者不拒。端王府好不热闹,就连他的哥哥哲宗皇帝,也几次忍不住地跑来参加他的聚会。
朋友也分人。和牛人做朋友,往往近朱者赤。
赵佶的朋友中,就有很多牛人,这些人深深地影响了他。比如,米芾,北宋书画界大师级人物,人称“米癫”。
米芾身世不凡,他母亲是宋神宗的接生婆兼奶妈。换句话说,米芾和神宗是“一奶同胞”。当然,让他傲视天下的,还是书法。赵佶后来独步天下的瘦金体,据说米芾持有联合版权。除了书法,米芾喜欢石头的爱好,赵佶也学会了,还发扬光大,有了后来的花石纲。
比如,高俅。这位曾经浪荡东京街头的小混混,靠着给端王府送梳子,迎来了人生最大转折。当然,他还有高超的蹴鞠本领,球星级的。重要的是,赵佶也喜欢蹴鞠,而且也是高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高俅进入端王府就水到渠成了。从此,飞黄腾达。
比如,蔡京。这也是北宋书法界的大家。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争论,苏黄米蔡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米芾是艺术家,兼职做官,有当无。蔡京不同,他是职业官僚,终徽宗一朝,最有权势的人非他莫属。书法,业余爱好而已。不过,正是书法为媒,让他入了赵佶的眼,走进端王府,成为座上客。
当然,对于醉心仕途的蔡京来说,他很清楚端王的价值,双方的交流不会仅限于书法。赵佶那么多艺术家朋友,后来当上宰相的只有蔡京,当然是有原因的。
少年不光有朋友,还有爱情。
赵佶孝顺,搬出皇宫后,依然常去给向太后问安。不仅看望太后,还有太后身边的人——两名绝色的宫女。我们无法知道,少男少女们初次见面是在何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尽管是皇宫禁地,那少男火辣的目光、少女娇羞的红晕,该是一样令人难忘。
向太后年纪大了,眼神或许不好使,但耳朵总是灵光的。对年轻人之间的暗送秋波、眉目传情,早就了然于胸了。小伙子长大了,她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向太后叫住了来问安的赵佶,要奖励他的孝心。礼物就是这两位盛装的少女,郑氏、王氏。太后正式将她们赐给了赵佶。
带着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两人坐上了去往端王府的舆车。她们走的是一样的路,结局却不尽相同。一个实现了一生荣华富贵的梦想,另一个只实现了大半生。
有了爱情,婚姻也接踵而至。只是,爱情和婚姻有不同主角。
亲王的婚姻,或许从来就与爱情无关。
赵佶十七岁那年,哥哥哲宗已在病中,但他还是亲自安排了弟弟的大婚。
按照祖宗家法,经过严格程序,家住开封的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被选中,成为端王妃。
女孩当时十五岁。虽是豆蔻年华,却相貌平平,又不擅长逢迎,新婚的赵佶想必有些失望。无奈,对于皇帝哥哥的好意,赵佶只有接受,没法讨价还价。
不过,他的这点失望,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几何级的满足。
一年后,公元1100年正月十二,宋哲宗病逝,膝下无子。
赵佶的人生迎来巨变。这既是他人生喜剧的开始,也是悲剧的开端;既是他个人悲剧的开场,也是时代悲剧的序幕。
楔 子 001
第一章 赵佶登基 003
大宋的东京城 006
少年的悠然时光 014
关键人物——向太后 018
帝位传承的小心思 021
第二章 女人上位 027
杜四娘子和金匮之盟 030
刘娥的逆袭人生 047
仁宗的别扭爱情 067
曹太后的隐忍自律 082
人生赢家高滔滔 090
第三章 新政变法 099
蔡襄的庆历新政 102
蔡确的人生赌局 131
王安石的是与非 161
活成一把刀的章惇 172
第四章 大辽往事 185
萧燕燕的爱情政治学 187
两个版本的宫斗剧 202
名字叫观音的皇后 217
耶律乙辛的两步走 225
辽道宗是什么道 230
第五章 党项崛起 235
一代更比一代强 237
有一种精神叫李继迁 249
沙州的悲情故事 274
天生狂人李元昊 284
宋夏的龙争虎斗 302
没藏兄妹的组合拳 331
后 记 348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