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用心,体现作者对集中国名言之大成的理想。“不放过一丝一毫,每一处都要补牢,就是弥缝。”陈舜臣先生模仿“备忘录”一词,将此书命名为“弥缝录”。
用心编排,逻辑清晰。这本书看似章节并列,其实内在逻辑明确。作者将这104个名言尽量用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从第一篇的“弥缝”引出本书书名,再到中间的“白发三千丈”“月落乌啼”两者共同的夸张表达方式,以及“左袒”“左迁”的内在联系,等等,最后到“善始善终”对本书“善终”的寓意,体现了作者的“弥缝”和“善终”的用心。
贴近生活。所选成语谚语虽年代久远,但作者尽量将其放在当下生活中进行比照。比如说到左思的《三都赋》时,通过当时名人对《三都赋》的吹捧,作者总结说:“当读者对未知的作品表示出迟疑之时,学界名家的序言和推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三都赋》是3世纪最成功的文学作品策划推介案例。”当读到此处时,不觉宛然一笑,古今都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融入思考和人生体验。比如,“世人总是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虽说现在是一个自我展示欲相互碰撞的时代,可是焦躁不安,一味地逞强,会让别人知悉自己的内心”。
幽默风趣。比如,“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谍报员。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献糖果祭灶,目的是塞住灶神的嘴,让他上天时多说些好话”。
追根溯源,古今用法对比,揭示一个成语、谚语“适者生存”的大竞争世界。作者说道:“有完全不构成问题而被丢弃的,有稍存活些时日而命不长久的,也有曾经辉煌但未能跟上时代潮流而掉队的。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堆满了谚语、成语的残骸。”
封面精心设计。这本书是“陈舜臣随笔集”中的一本,因此封面整体设计不能变动。为了突出“中国名言”的智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最终选择了莲花作为书的标志性图案。莲花是道教的象征,也有佛教“步步生莲”的寓意,更有儒家“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集中国文化智慧于一身。用莲花来映衬这本书中名言所含的智慧,相当绝妙。
《弥缝录——中国名言集》介绍了104个中国名言。作者从身边的话题入手,引出成语、谚语,并从它们的本意开始探寻,对比古今用法的区别,于分析之中融入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体会,使本书既显得底蕴厚重,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内涵丰富,语言幽默,文笔简练,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
月落乌啼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日本战前汉文教科书的必选诗,同时也曾入选《唐诗选》。所以,此诗可谓日本人最为熟识的汉诗之一。这首七言绝句的首句为“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尽管为月落之深夜,但尚能看清河边枫树及渔家之火,所以那夜应是容易让人醒来的夜吧!这正好可与“愁眠”相照应。
第三句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对场所进行了明示,姑苏城无非就是现在的苏州市。这首诗在中国亦广为传颂,以至于后来苏州附近的山以“乌啼山”“愁眠山”命名。有一伙人竟提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是指“月亮落于乌啼山”,“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指“江枫渔火对着愁眠山”,并将此说奉为圭臬。什么时代都不缺少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人,这不足为奇。
通过考证多种文献可知,这两个山名是在《枫桥夜泊》之后出现的。所以,上述的“奇说”并不成立。考证学的威力就在于能够否定故弄玄虚的怪异说法。
中国的考证学在清代迎来高峰。清王朝恐惧汉民族的反抗,所以对其进行了彻底的言论压制。德川家康曾找过方广寺钟铭“国家安康”的茬儿,而清朝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连“清浊”这样大众化的词语都不放过,对使用该词的人加以惩罚。理由是这个词语暗示“清王朝浑浊不清”。
究竟是故意找茬儿,还是出于本心就不得而知了。诸如此类的言论压制人称“文字狱”,是足以令当时的学者文人不寒而栗的恐怖存在。
对于当时的学者文人来说比较安全的莫过于考证了。是先有山名,还是诗歌在先?对这样的问题旁征博引、详加考证,首先不会出什么事儿。都说清代学问的精华在于考证,考证能发达到这种程度也是有原因的。考证不掺杂任何感情,只是单纯地追求真实。我想,可以将其称为一种科学。
当然,考证并非仅限于清代。《枫桥夜泊》在日本广受欢迎,在中国却逐渐走低。这可以说正是拜宋代的考证所赐。宋代文人欧阳修(1007—1072)认为,该诗的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有问题。夜半就是指深夜,如果没有发生地动山摇的天灾或敌军来袭等情况,寺院是不会在深夜敲钟的。有的考证学者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反驳道:“唐代并无禁止深夜鸣钟的法律”。但还有人主张“也许没有这样的法律,但在夜深人静之时鸣钟会妨碍他人睡眠,应该没人会干这种不合常理之事”。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还真可谓“百花齐放”。
说来说去,夜半的钟声是有些不正常。人们觉得该诗描写的并非真实场景,所以就不那么推崇这首诗了。
“白发三千丈”没有被视为问题,而“夜半钟声”却被当成了问题。这其中的理由显而易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将“白发三千丈”视为诗歌性质的表达,而将夜半的钟声视为写实性的表达。应将夸张作为问题的非前者,而是后者。
001 / 弥缝
004 / 空中楼阁
007 / 酒为百药之长
009 / 言多令事败
012 / 洛阳纸贵
015 / 屋下架屋
018 / 趋人之危
020 / “折角”与“折槛”
023 / 君子远庖厨
026 / 赏不逾日
029 / 用之如土芥
032 / 四面楚歌
035 / 柳眉倒竖
038 / 君子豹变
041 / 白发三千丈
044 / 月落乌啼
047 / 左袒
050 / 左迁
053 / 人生唯口腹
056 / 胸有成竹
059 / 门可罗雀
062 / 断袖
065 /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068 / 他山之石
071 / 义不可过也
074 / 打草惊蛇
077 / 夜郎自大
080 / 泥多佛大
083 / 叶落归根
086 / 马鹿
089 / 一字之师
092 / 破天荒
095 / 秋波
098 / 尺短寸长
101 / 民以食为天
104 / 东西南北人
107 / 三十六计
110 / 堕甑不顾
113 / 完璧
116 / 春眠不觉晓
119 / 蒙尘
122 / 亡羊补牢
125 / 亡羊之叹
128 / 读书亡羊
131 / 混沌
134 / 五里雾中
137 / 人尽可夫
140 / 食指大动
143 / 白眼
146 / 阿堵物
149 / 禅让
152 / 细君
155 / 杞忧
158 / 宋襄之仁
161 / 一呼再喏
164 / 矛盾
167 / 推敲
170 / 羊头狗肉
173 / 滥觞
176 / 压卷
179 / 卷土重来
182 / 醉中趣
185 / 墨守
188 / 药笼中物
191 / 逆鳞
194 / 典型
197 / 破竹之势
200 / 深渊薄冰
203 / 垄断
206 / 巧妻拙夫
209 / 归师勿遏
212 / 狮子身中虫
215 / 强弩之末
218 / 死灰复燃
221 / 一助
224 / 披露
227 / 杜撰
230 / 渔翁之利
232 / 伯乐一顾
235 / 三纸无驴
238 / 小狐濡尾
241 / 支离灭裂
244 / 池鱼之殃
247 / 龙头蛇尾
250 / 青云之志
253 / 和光同尘
256 / 泰斗
259 / 全胜不斗
262 / 丹青不争
265 / 藏巧于拙
268 / 青天霹雳
271 / 掣肘
274 / 病入膏肓
277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80 / 背水一战
283 / 狼子野心
286 / 烧尾宴
289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92 / 曲学阿世
295 / 鸡肋
298 / 画龙点睛
301 / 虎视眈眈
304 / 一衣带水
307 / 善始善终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