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培养会讲故事的传媒人:“新传青年说”优秀演讲作品集(2019)
0.00     定价 ¥ 7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4573478
  • 出 版 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19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九期“新传青年说”大型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八期分赛,最后一场是总决赛。《培养会讲故事的传媒人——新传青年说演讲优秀作品集(2019)》是选择其中优秀的演讲稿结集出版,给广大青年学子以学习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培养会讲故事的传媒人:“新传青年说”优秀演讲作品集(2019)》:
  黄河边上泡桐花开
  魏俊杰
  广播电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但是这位母亲的性格却有几分泼辣。
  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弯的兰考因黄河甘霖之水而生,也因黄河数改其道而苦。黄河在兰考境内长只有25公里,可兰考却是历史上决口最多的地段,由此而生的“风沙、内涝、盐碱”成了困扰兰考数百年的“三害”。但中国人民就是这样的神奇,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传奇!
  在兰考,有一棵著名的树,名叫焦桐。这棵参天大树的身上承载了这个地方的传奇历史。几天前,我慕名来到树下,在这里聆听了焦桐和焦裕禄书记的故事。
  1962年的兰考,沙丘遍布,贫困凋敞,严重的灾荒引发了浩浩荡荡的逃荒浪潮。临危受命的焦裕禄来到兰考后,凭借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决心,带领兰考的百姓,治理“三害”,广种泡桐。第二年秋天,他望着那一排排泡桐小树苗,高兴地说:“咱栽的泡桐苗都活了,十年后会变成一片林海。”焦书记始终牵挂着那片泡桐林,就连临终前他也只说了一个请求:把他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关于那棵泡桐,其实我们大家在很早之前就见过它了。焦书记双手叉腰的那张照片,是人们最为熟知的“焦裕禄形象”。在他身后的那棵未露全貌的小树苗,是焦裕禄亲手栽下的。56年过去了,那棵小树苗如今已华盖如云,挺拔伫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兰考的命运其实和焦桐一样,风沙、洪涝、盐碱,恶劣的自然环境似乎注定了它要被贴上贫困的标签,可是兰考人民却以自己的智慧开拓了新的天地。
  在焦裕禄精神的润泽下,如今的兰考——泡桐成林。为除“三害”而种下的泡桐,今天又以新的功能造福兰考人民。谁能想到,沙土地里自然生长的泡桐树做出来的琴发音会这么好,“共振感”会如此足。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起,兰考徐场村村民纷纷学做乐器开起了乐坊。2017年,徐场村有乐器厂54家,可生产20多种民族乐器,年产值超过1.2亿元的徐场村成了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村”。
  几天前,我来到徐场村,村子里听到的是琴声悠悠,看到的是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这一切使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村子曾经竟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一家琴坊,我听到了一个因泡桐而结下美好姻缘的故事。
  2017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卫晨欣受邀来到徐场村调试乐器,遇见了一位素衣飘逸的抚琴少年徐亚冲。徐亚冲也是村子里最年轻的制琴师。两个人在对民族乐器的交流碰撞中,滋生出情意。2018年桐花飘香的季节,徐亚冲鼓起勇气把卫晨欣约到了“焦桐”下,问出了那句深藏心底的话:“你愿不愿意从西安嫁到兰考来?”卫晨欣后来说,若是几年前,她可能会犹豫,因为害怕父母的阻拦——父母肯定不愿意把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女儿嫁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今的兰考,不仅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还一天一个新模样。许多和徐亚冲同龄的兰考新一代,不再过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成了时尚、现代的新兰考人。一位农家子弟,一位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这样奇妙地走在了一起。
  以前,泡桐树是那段艰苦岁月的最好见证;如今,泡桐树成了徐场村人新时代生活的最好注脚。
  一个人,一棵树,树立了一种精神;一把琴,一股劲儿,打开了致富大门。如今,兰考人还保留着种泡桐的习惯。种泡桐的时候,老人们总要给孩子们讲起半个世纪前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们种泡桐的艰难和坚定。也正因为如此,兰考泡桐制作出的乐器,每一个音符里都有着老百姓的感恩和怀念。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成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黄河边上的那位好官留下了一片泡桐林,让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熠熠生辉。今天的黄河边上泡桐花开,泡桐有声,琴瑟有情,奏响的是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时代强音。
  ……
展开
目录
年度总决赛 黄河文化说
黄河边上泡桐花开
黄河奔腾不息,文明传承不止
肩负使命担当,讲好黄河故事
大疆大河的故事
为“黄河”发声
传承黄河文化,我们“郑”当时
摆渡人
黄河的歌
小拓片,大传承:黄河边上的非遗故事
我们怎样歌唱这条河
从“鲤鱼跃龙门”开始的黄河情
遇见黄河
黄河大决战
我们都是黄河精神的传承人
蜿蜒黄河水,百代奋斗情

第一期 春节那些事
最美“敬业福”
春节“催婚”纪事
我的春节故事
春节餐桌上的酒与礼
我们的春节情
家乡的“村晚”
我家的春节情
年味不言浓淡,关键在于心态
春节的“变”与“不变”
春节回家路
我为春节增年味
人间烟火味,开春迎新年
衢城年味儿
从“春节档电影”看春节
年味的“新时代”

第二期 榜样说
榜样永远在心中
爱的榜样
榜样如灯塔
青年力量
因为他们,我想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人民亟须信仰,时代呼唤榜样
向榜样看齐
在新闻实践中与榜样同行
最亲“榜样人”
我的榜样路灯
我的榜样是女神学姐
追逐明月的孩子
我的星辰大海——“完美”爷爷
榜样引领,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三期 文明说
遇见
文明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善意
文明已不再只存在于角落
思想推动行为,文明慢慢开花
文明的气度
生而为人,我们很抱歉
拒绝言语暴力是一种文明
文明的定义
文明之美
人际交往中文明那些事儿
屏幕背后需慎言
当筷子遇上刀叉

第四期 学风说
“学民宿舍”成长记
守得初心,学风乃正
谈谈穆青新闻实验班的学风
我家的学风
御风而行
学风助我抟扶摇
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风正,则学问明
让学风为青春添彩
师与生
学风之我见
是你,决定了学风
纵向对比看学风
讲讲学风
双一流学风建设,你我同行

毕业季特辑 我的郑大故事
我的郑大生活
我与郑大的四年之约
从故事里来
因为有您,我的郑大篇章未完待续
我与话剧《穆青》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的郑大故事
从郑大开始,未来可期
求学问道的美好四年
趁青春尚好,继往开来,如你所愿
成为一个自带主角光环的人

第六期 家国七十载
风雨兼程七十载,心中有戏是黄梅
我们愿与祖国共经岁月洗礼
其曰无衣,与子同袍
漫漫七十载教育燃新火
热血谱华章共筑中国梦
鲜衣怒马少年时,爱我中华正当时
家国七十载:致敬每一位奋力者
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建国七十年,三代桃李心
与家国同在
读井
学之渐盛,家国之荣

第七期 初心说
初心不改报国情
从心而行,无问西东
那些日子,你一定要记得
铁血军警魂,傲骨赤子心
只要眼中有星空,我们永远是少年
不忘初心系故土,烈士英魂驻红城
初心,保持少年姿态
初心不改,追梦前行
初心一向随水流
坚守自己的初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演讲正逢秋风雨,我与初心再相逢
请保持优秀
不忘初心,圆梦未来
有初心,就会有千山万水

第八期 学习这件事儿
大家好!我是李非凡
学习、音乐伴我终生
习之意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穿越人海,只为你相拥
学习二“以”
渴望
无悔过往,拥抱未来:因为曾经努力过
体育与学习双箭齐发
幸运是努力到拼才会起作用
学习:从过去到将来
做时间的长期 主义者
走开,分数怪
终身学习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