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一日一画一课,典藏礼物版——愿你学得真知,学会潇洒,人生自在从容。
洪应明,明代人,早年大隐隐于朝,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晚年小隐隐于野,退隐山林著《菜根谭》立说。
入世之时,必须得有百折不挠的决心;阅世之时,必须有方圆并用的原则;出世之时,必须有恬淡闲适的心境。
☆生命的真实,宇宙的终极意义,都在小小尺幅之间。
全书分12辑,12位历代画家大师365幅传世画作,朱良志撰写12位画家大师小传
艺术是对永恒的生命真性的追求,是生命的真正安顿,尽情领略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智慧。
恽寿平(代表作《瓯香馆写生册》):润眼悦目,养气凝神
陈洪绶(代表作《杂画图册》):回归古典,天真美好
赵佶(代表作《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图》):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蒋廷锡(代表作《仿宋人设色勾染图册》):开创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金农(代表作《人物山水册》):“扬州八怪”之首,追求金石一样的永恒生命价值
石涛(代表作《山水图册》《花鸟图册》):搜尽奇峰打草稿,笔下的小人儿,个个戏超多
樊圻(代表作《山水册》《山水花卉册》):金陵八家之一,穆然恬静
沈周(代表作《落花诗意图》《盆菊图》《青园图卷》):吴门画派领袖,“明四家”之一,诗情画意文人画开创者
唐寅(代表作《事茗图》《悟阳子养性图》):“明四家”之一,古韵遗风
文徵明(代表作《浒溪草堂》《桃源问津图》《漪兰竹石图》):“明四家”之一,清雅脱俗
罗聘(代表作《仿古山水图册》《杂画册》):“扬州八怪”之一,五分人才、五分鬼才
八大山人(代表作《花鸟山水册》《天光云影图册》《荷花小鸟》):天地间为之一寒,哭之笑之
☆静思自省明事理,待人、修心、处世之道,愿你读透《菜根谭》,愿你活得更舒心,更清心。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如何面对人生的顺逆,
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精进向上、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关于待人、修心、处世之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是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
关于待人:宁默毋躁,宁拙毋巧。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关于修心:寸心洁白,百代清芬。天机清澈,胸次玲珑。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关于处世: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中国*美的书”获得者许天琪设计,四色印刷,精美装帧
精巧,精美,精致;小开本、易携带;打造迄今为止精美好看、独*无二的版本。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菜根谭》关于待人、做事、修心、处世、接物之道。一个“静”字串联全书。一本让你在纷繁的尘世可以宁静从容的书。
关于待人: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关于做事: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关于修心:
寸心洁白,百代清芬
天机清澈,胸次玲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关于处世:
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关于接物: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
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
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
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读了《菜根谭》,愿你活得更舒心,更清心。
李冬君 总序 我们一起来读这些书
第一辑 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恽寿平 图
第二辑 宁谢纷华,而甘澹泊 陈洪绶 图
第三辑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赵佶 图
第四辑 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蒋廷锡 图
第五辑 净拭冷眼,勿动刚肠 石涛 图
第六辑 寸心洁白,百代清芬 金农 图
第七辑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 樊圻 图
第八辑 天机清澈,胸次玲珑 沈周 图
第九辑 栽花种竹,焚香煮茗 唐寅 图
第十辑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文徵明 图
第十一辑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 罗聘 图
第十二辑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八大山人 图
附录 菜根谭题词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不独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齐白石
企业管理的专著可以不读,但《菜根谭》不可不读。——稻盛和夫(日本实业家)
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汪信民(宋朝人)
某观今日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朱熹(明代大儒)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于孔兼(明朝人)
说起载道之学,比起《琴史》的高冷,《菜根谭》则款式素朴。但读起来并不轻松,作者可一点都不客气,将他腌制的“菜根”格言,和盘托出。满盘琳琅清贫或清苦,应对于万历年间的人心浮夸以及物欲膨胀。如果信赖《菜根谭》就会身心健康的话,你能皈依清贫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有甚者,他拈起道德的绣花针,句句如芒,直指人心。诸如面对“苦中乐得来”,尔能持否?——李冬君(《文化的江山》作者)
绘画就是生命感的体现,是对当下即永恒的追求。中国传统*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以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能与之相比”。——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一花一世界》《南画十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