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社会服务与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时代建构
0.00     定价 ¥ 3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4555491
  • 作      者:
    杨燕燕,仲建维
  • 出 版 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燕燕,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曾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
  
  仲建维,山东日照人,宁波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2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服务与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时代建构》主要针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种活动方式——社会服务和职业体验,从它们的内涵解读、价值意义、目标分析、关键要素、规划实施等维度进行说明,以期能帮助广大读者对这两种活动方式有进一步的领会。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服务与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时代建构》:
  二、社会服务对道德教育的意义
  既然社会服务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和人生目的观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中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就必须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被吸收到学校教育之中去。社会服务这个概念本身就会吸引人们从道德角度予以关注,确实,社会服务的核心意义就是它的伦理性意义。因此,社会服务出现在教育中,出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其必要性首先要通过其对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加以证明。
  (一)社会服务活动是德育变革的有力抓手
  曾经有位专家在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她儿子的两个事例。其中一个事例是,她的儿子在想到美国就读高中,但按照所申请的美国高中的要求,学生申请入学的资格条件之一是需要有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经历,于是她儿子参加了某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作为妈妈,这位专家对儿子的叛逆、不听说教和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一直十分头疼。但义工活动结束之后,让这位专家十分惊讶的是,儿子竞对她说:“妈妈,我发现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呢!”另一则事例是,有一次,她的儿子参加了由某位社会名人组织的赴西部某地区的志愿活动。活动结束回来后的某一天,专家看他的拖鞋坏掉了,就提议去给他买双新的。在商场里妈妈看中了一双,价格不到300元,于是她决定买下来,但儿子突然说:“妈妈,鞋太贵了!”她感到奇怪:“价格还好嘛!”儿子回答说:“在西部有些地方,300元可能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儿子的回答让她十分感慨,因为儿子之前对节俭几乎毫无概念,曾经看中一双运动鞋,即使标价一千五百多元,也毫不犹豫地开口让妈妈买下来,虽父母苦口婆心劝说孩子生活上不能过于攀比和高消费,但孩子充耳不闻。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案例,连接着该专家所谈论的一个话题,即说教式的道德教育的无力和实践体验式教育的力量。在人们的印象中,我国的德育,往往是与说教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感叹德育的苍白和无效,但人们却在深入理解德育的本质和探索德育的方法上面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习惯性地运用说教的方式。说教是一种最省力的方式,但往往也是最无力的方式,上述专家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基于对说教式德育的反思,追求德育回归生活或者说倡导生活德育就是现代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上述专家所列举的两个案例中,义工活动或志愿活动都属于社会服务活动的范畴,它说明社会服务活动是德育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推动德育方法变革的有力抓手。在这两个例子中,正是在具体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孩子的生命自觉被唤醒。德育是直面生命本身的。如果说德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不同的话,那么不同点主要就在于,有效的德育往往是以唤醒生命自觉为标准和目的的。通过两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孩子实际上经历了两次生命和生活意识变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把这两个事件解读为这个孩子经历的两次人生哲学性事件,生命意识就在经历这样一次次的哲学性事件中变得更为深刻、完整和充盈。认识到“帮助人是很快乐的事”,就是把生命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或境界。或许平常我们会认为,奉献就是意味着牺牲自我,但在这种新的认识中,奉献被解释为是一种收获,还有什么比收获快乐更快乐的事情呢?!正是这种快乐的力量让社会服务所蕴含的奉献精神成为打开人的冰冷的心扉的一把钥匙。“帮助人是很快乐的事”这种认识,不是南说教而来,而是由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体验而来,因此它具有指导人生的重大力量。获得这种认识,就是获得了重新引导其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哲理。
  我们给予学生从事社会服务的机会,可以理解为给予学生经历哲学性事件的契机。正是在这样的哲学事件中,人生进入一种感悟意义和开启思考的时刻,或者说,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开始闯入他的人生。
  ……
展开
目录
上编 社会服务
第一章 社会服务的内涵
一、社会服务的社会学内涵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社会服务的内涵解读
第二章 社会服务的意义
一、社会服务是一种具有全球普适性的社会价值观
二、社会服务对道德教育的意义
三、社会服务对知识技能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服务的课程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分析
二、社会服务的课程目标分析
第四章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
一、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
二、制订服务活动计划
三、开展服务行动
四、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第五章 社会服务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服务活动主题
二、制订服务活动计划
三、做好服务准备
四、开展服务行动
五、反思服务经历
六、展示和分享
七、评价
……
第六章 社会服务案例设计:走进敬老院

下编 职业体验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