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语言规划学研究(第9辑)
0.00     定价 ¥ 8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70882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的语言研究一直都有为语文教育服务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是从关注两大社会语言问题开始的:一为教儿童识字。如据传为周宣王的太史所作的《史籀篇》,秦代李斯作的《仓颉篇》,赵高作的《爰历篇》,胡毋敬作的《博学篇》,都是古代的蒙学课本;二为训释经书。也就是帮人读经,《尔雅》《说文》等所开创的小学传统,就是经学的翼羽。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传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为语文服务。
  中国现代语言学一直在两个领域非常用心,一是社会语言规范领域;二是教育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早期关于国语/普通话的提倡、汉字的整理与改革、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的设计、民族语言的识别及一些民族文字的设计与改革、为推广普通话而进行的汉语方言调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等,都凝聚着几代语言学家的心血与智慧。这是社会语言规范领域。在教育领域,王力、吕叔湘、黎锦熙、朱德熙、胡裕树、张斌、陆俭明、邢福义等前辈出版的很多语法学著作,都首先是用于教学的。张志公先生曾经主持编写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20世纪80年代进行修订时,吕叔湘、史存直、朱德熙、胡裕树、张斌、吕冀平、廖序东、张静、黄伯荣、陆俭明、邢福义、李临定、徐枢、饶长溶、施关淦、于根元、卞觉非、史有为、陆丙甫等先生都是参与者,《中国语文》还编辑出版了《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很多学术前辈一生都在关心社会语言规范,关注语文教育,非常了不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语言学研究与世界语言学研究的隔离状态被打破了,不仅引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新理论、新流派,也向中国语言学界介绍了各种研究方法,语言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组成了交叉学科。可以说,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值得重视的是,语言学的知识基本没有进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就是说,从改革开放以后,语言学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几乎没有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为什么?有两个原因:一是师范教育的原因,部分师范大学虽有“师范”之名,但在中小学师资培养上并不热心;二是语言学自身的原因,中国的语言学希望成为“全语言”的科学,不愿被局限为“教学语言学”,甚至区分了“教学语法”和“科学语法”,这样就相对削弱了对语文教学的关注。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加强语言学对语文教育的支撑
语文教育领域语言规划专题
“语文教育领域语言规划”专题编者按
语文知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探索
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规范
使用权威辞书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应强化规范意识
国别化基础教育母语教材研究现状与发展突破探讨
语言文字规范需要科学的汉字教育
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落实规范标准,逐步达成目标
——略谈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内容编排思路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的状况与对策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谈谈“深度识字”
周边语言文化与民族语文应用研究
云南金平傣文语音的规范化问题
中缅边境地区缅甸语需求调查研究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
中小学校本教材语言文字规范性的管理状况及对策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