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概论1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3
1.1.3 研究目的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6
1.2.1 多能互补系统实践现状6
1.2.2 多能互补作用机理8
1.2.3 多能互补协调调度10
1.2.4 多能互补效益协调均衡13
1.3 总体研究框架14
第2章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转型发展思路16
2.1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16
2.1.1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16
2.1.2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特征25
2.2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26
2.2.1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26
2.2.2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问题解决措施31
2.3 我国农村类型及能源转型发展路径33
2.3.1 能源视角下农村类型分析33
2.3.2 能源转型发展实施路径34
2.4 本章小结40
第3章 国内外多能互补模式与实践现状41
3.1 多能互补基础理论与政策41
3.1.1 多能互补基础理论41
3.1.2 多能互补相关政策42
3.2 多能互补实践现状与经验启示45
3.2.1 国外多能互补实践现状45
3.2.2 国内多能互补实践现状48
3.2.3 现存问题与经验启示50
3.3 多能互补运行典型模式对比研究52
3.3.1 电源侧多能互补运行模式52
3.3.2 用户侧多能互补运行模式53
3.3.3 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模式54
3.4 农村多能互补实现形式及典型模式54
3.4.1 多能互补实现形式54
3.4.2 多能互补多级系统分析55
3.4.3 农村多能互补典型方案58
3.5 本章小结61
第4章 农村多能互补典型模式技术经济分析62
4.1 农村多能互补技术可行性分析62
4.1.1 多能互补系统构成62
4.1.2 农村多能互补系统配置70
4.1.3 农村多能互补系统特性分析71
4.2 农村多能互补经济性评价73
4.2.1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74
4.2.2 农村多能互补经济性评价参数确定76
4.2.3 农村多能互补经济敏感性分析77
4.3 算例分析78
4.3.1 典型模式经济性分析79
4.3.2 经济性分析结果对比90
4.3.3 敏感性分析91
4.4 本章小结92
第5章 农村风—光—生物质—小水电协同调度优化模型93
5.1 引言93
5.2 多能互补系统构成95
5.3 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96
5.3.1 系统运行目标96
5.3.2 系统约束条件97
5.3.3 多目标运行优化模型求解算法99
5.4 算例分析101
5.4.1 基础数据101
5.4.2 算例结果102
5.4.3 优化结果103
5.4.4 敏感性分析104
5.5 本章小结106
第6章 农村虚拟电厂多能互补运营优化模型107
6.1 引言107
6.2 虚拟电厂风险规避调度优化模型109
6.2.1 虚拟电厂构成109
6.2.2 常规调度优化模型112
6.2.3 调度优化风险规避模型114
6.2.4 数学模型求解算法116
6.2.5 算例分析117
6.3 考虑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低碳调度优化模型126
6.3.1 电—碳流耦合分析126
6.3.2 虚拟电厂低碳调度优化模型127
6.3.3 模型求解算法131
6.3.4 算例分析132
6.4 本章小结140
第7章 农村微能源站多能互补运营优化模型141
7.1 引言141
7.2 电热耦合微能源站随机调度优化模型143
7.2.1 微能源站结构143
7.2.2 微能源站出力模型144
7.2.3 微能源站常规调度优化模型145
7.2.4 微能源调度优化站风险规避模型149
7.2.5 算例分析150
7.3 电热气耦合微能源站调度优化模型160
7.3.1 电热气互联系统构成160
7.3.2 微能源站设备模型161
7.3.3 微能源站多目标调度模型163
7.3.4 算例分析168
7.4 本章小结176
第8章 农村县域综合能源多能互补运营优化模型178
8.1 引言178
8.2 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180
8.2.1 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构成180
8.2.2 电热耦合调度优化模型182
8.2.3 算例分析186
8.3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193
8.3.1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构成193
8.3.2 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195
8.3.3 多目标模型求解算法199
8.3.4 算例分析201
8.4 电热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210
8.4.1 电热气网络规划模型210
8.4.2 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215
8.4.3 算例分析217
8.5 本章小结220
第9章 农村多能互补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均衡模型222
9.1 引言222
9.2 农村多能互补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24
9.2.1 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24
9.2.2 能源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30
9.3 含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均衡模型234
9.3.1 系统参与方效益关系分析234
9.3.2 系统综合效益优化分析236
9.3.3 系统多主体效益均衡模型241
9.4 算例分析245
9.4.1 基础数据245
9.4.2 效益评价分析245
9.4.3 效益均衡分析248
9.5 本章小结251
第10章 县域多能互补优化运营策略及服务模式应用——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252
10.1 兰考县域多能互补系统结构252
10.1.1 多能互补负荷特性252
10.1.2 多能互补系统结构254
10.2 兰考“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运营策略255
10.2.1 农村多能互补系统出力特性255
10.2.2 农村多能互补需求响应机制257
10.2.3 农村多能互补调度优化模型258
10.2.4 多目标优化方法261
10.2.5 实例分析262
10.3 兰考县域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272
10.3.1 多能互补系统服务模式272
10.3.2 系统效益测算模型273
10.3.3 主体效益再分配模型274
10.3.4 算例分析275
10.4 本章小结279
参考文献28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