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儒学(第六辑):儒学的多维发展
0.00     定价 ¥ 80.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90909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儒学自近现代以来,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世运移转,遂使传统的理论表达无法阐释现实,与外来的强势文明相应对。儒学的现代化于是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道路。后来者,或有历史唯物主义之引入,系统阐释和重构儒学理论,李泽厚先生可谓集大成者,或有所谓新儒家一脉,引入西方唯心哲学义理,开内圣外王之境,先辈前贤筚路蓝缕,使得古老的儒学,终能取得新的理论形态,生生不已。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界坊间的研究出版,往往还是局限在专门之学、历史研究、器物之学,或以公羊为旗帜的政治哲学。因而,在展现儒学在现代学术体制和话语体系中综合性的理论研究上,是一个空白,本书所属之《现代儒学》丛书就填补了这一空白,而本书则较有代表性地展现了当代儒学在现代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下呈现的多样的发展变化,以及一以贯之的儒家立场,所收文章主题鲜明、维度多样,辩驳深密,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坚实的理论分析框架,代表了当代中国汉语学界儒学理论研究的最*水准。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现代儒学》编委会编写。编委会主编陈来教授,常务副主编吴震教授,本辑执行主编徐波。

陈来,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吴震,1957年6月生于上海,江苏丹阳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源了圆国际学会理事,日本东洋大学国际哲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初创会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

徐波,祖籍江西丰城,出生于浙江杭州。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2014),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曾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人、浙江大学“海外优秀博士专项计划”博士后。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理事,第7届“刘静窗青年教师奖”及香港科技大学2014年度“全校最*通识核心课程奖”得主。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儒学(第六辑):儒学的多维发展》是《现代儒学》丛书的第六种,主题是“儒学的多维发展”。在收录专题论文方面主要分为“美德伦理学与儒学”、“时代激荡下的现当代儒学”以及“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三大专题。而在常规论文之外,还开设了“访谈”和“新书介绍”两个新栏目。
  “美德伦理学与儒学”是本期重磅推出的特稿专题,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又译作德性伦理学或德行伦理学)是近来海内外学界讨论热烈的话题。《现代儒学(第六辑):儒学的多维发展》汇聚了李明辉、黄勇和唐文明三位海内外知名学者的*文章,所涉及的领域亦囊括了近期学界重点关注的多个话题。相信本专题的集中讨论能够推进学界有关美德伦理学和儒学的讨论,乃至成为关心这一问题学者们的案头参考。
  “时代激荡下的现当代儒学”板块收入了三篇有关现代儒者关怀的论文,以唐君毅、马一浮、劳思光三位先贤思想的讨论为主,兼及严复。这些年,牟宗三先生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其他学者如唐君毅、马一浮的研究相比之下更加需要学界的推进,《现代儒学(第六辑):儒学的多维发展》所收三篇文字为此进路做了极好的示范。
  “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板块收入了三篇对儒家经典意义进行重新阐释论文,讨论了儒法之变,为善之道和道统之论,话题时代性强,见解新意勃发,阐释扎实有力,极富理论水准。其他各个板块收入了访谈和书评,体现了当代儒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现代儒学(第六辑):儒学的多维发展》较有代表性地展现了当代儒学在现代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下呈现的多样的发展变化,以及一以贯之的儒家立场,所收文章主题鲜明、维度多样,辩驳深密,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坚实的理论分析框架,代表了当代中国汉语学界儒学理论研究的*水准。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德伦理学与儒学”是本期重磅推出的特稿专题,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又译作德性伦理学或德行伦理学)是近来海内外学界讨论热烈的话题。而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和美德伦理学的关系又吸引了众多英语世界和汉语世界著名学者的共同关注,从而使这一话题成为横跨中西的热点。我们本期汇聚了三位对美德伦理学深有研究又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海内外知名学者,所涉及的领域亦囊括了近期学界重点关注的多个话题。相信本专题的集中讨论能够推进学界有关美德伦理学和儒学的讨论,乃至成为关心这一问题学者们的案头参考。

黄勇教授在《对恶人的同感》一文中以美德伦理学在英语学界内部引起热议的一个具体问题,即empathy(同感)和sympathy(同情)的关系为引子,将研究视域引入到阳明学内部,特别着重探讨了阳明学对那些道德上有缺陷的人等广义而言的“恶人”的同感问题。当代西方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往往更多地习惯于重视对他人身体上的痛苦的同感,从而对此有所忽略。在黄教授看来,阳明之独特在于,天地万物一体的一体感也应当包括良知被私欲遮蔽了的恶人。斯洛特(MichaelSlote)所讲的第二序同感(the second order empathy)与王阳明对恶人的同感概念在内容上最为相近,阳明学中的细致讨论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同感的进一步认识。阳明所理解的痛痒疾患远远超出纯粹身体上的痛痒疾患,一个具有同感的人对他人的关心不限于他人的外在的、物质的、身体的福祉,而一定也关心他人内在的福祉,亦即进一步而言,去帮助包括恶人在内的所有他人成为具有同感的人。在身体之痛(physical pain)及社会之痛(social pain)之外,阳明的独特贡献在于突出了同感之中的良心之痛(conscience pain),并且要求我们有义务去帮助这些恶人改恶从良从而消除这种良心之痛的欲望和行动。这一点在之前所有的同感理论中都是缺乏的,阳明学从而可以做出重要贡献。

美德伦理学在汉语学界的讨论往往从其与儒家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唐文明教授的最新文章以陈来教授新近出版并引发学界重点关注的《儒学美德论》一书为中心,以“美德伦理学、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为题,聚焦于儒家伦理传统的思想定位及其与现代性的张力。陈来教授在《儒学美德论》中认为,儒家伦理思想包含一种狭义的美德伦理,但他又特别强调,不能将儒家伦理思想完全归结为美德伦理,而应当以“五个统一”亦即“德性与德行的统一,道德与非道德的统一,公德与私德的统一,道德境界与超道德境界的统一”来把握儒家伦理思想,认为最好用“君子伦理”等术语来刻画“儒家伦理的形态”。唐文明教授在文中围绕着“五个统一”,结合西方伦理思想的源流和发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进一步点明了陈来教授区分广义美德伦理学和狭义伦理学的立论关切所在:“当比较的对象是立足现代性的美德伦理学理论时,陈来会强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伦理教诲上的相似处,但当直面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教诲的关系时,他更会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随后,通过阐发《儒学美德论》对这公德与私德之间关系及其范式的考察、调和与突破,唐教授最终指出儒家伦理思想是美德伦理学的一种,尽管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而现代以来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必然导致公德压倒乃至摧毁私德的局面,正是现代社会在美德问题上面临的普遍困境所在,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起点。

 

…………


展开
目录

专题讨论:美德伦理学与儒学

王阳明论对恶人的同感 黄勇

美德伦理学、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

——以陈来《儒学美德论》为中心的讨论 唐文明

再论儒家、康德伦理学与德行伦理学

——评唐文明的《隐秘的颠覆》 李明辉

 

时代激荡下的现当代儒学

马一浮与唐君毅人文思想的对比与会通 刘乐恒

儒学与宗教:唐君毅的宗教论述及其意义 廖晓炜

论严复的孔教观 刘增光

 

传统经典的现代解读

礼与法之间父攘羊 周启荣

“子张问善人之道”章新诠 刘崧  

早期“道统”论说中的孔子定位

——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为中心 金瑞

 

 

访谈

现代语境下中国哲学的意义探寻

——《文汇报》记者访谈孙向晨教授

 

新书介绍

《朱子思想再读》自序 吴震

徐波《从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序 董平

丁耘《生生与造作》 邓青

公羊学研究的当代视野 于超艺

 

稿约与稿例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