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十里不同乡
0.00     定价 ¥ 70.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0679968
  • 作      者:
    董华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琦君散文奖得主董华的新力作,是一部倾注真情、追忆过往,书写其几十年间工作、生活、交游诸方面的经历与时代的发展变迁的散文集。作为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琦君散文奖、北京市政府奖等多种奖项获得者,董华的文字清新自然,不假修饰,字里行间透着温暖、恬淡。笔蘸热血、心含真情的董华,以真实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段段与知名作家、文化名人的交往,以别样的视角审视文坛的故人旧事,为一个时代的往昔旧景留下独特的注脚。这在散文创作中非常难得,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展开
作者简介

董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年7月(农历辛卯年六月初六)出生,长大后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京西这块土地。以家乡为经纬,致力散文写作,创作了多种地域鲜明、风味醇厚的作品,京城内外多有“京味散文”的评价。已出版《还是乡情》《乡里乡亲》《草木知己》《大地知道你的童年》等多部散文集。近年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琦君散文奖、北京市政府奖等多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作者董华近年来描写同事、朋友、家人、乡邻的散文作品五十余篇,分“文缘岭”“连根树”“光阴河”“童子说”四辑。到文学编辑部历练学习的经历被作者着力刻画,生动再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期刊编辑部第一线文艺工作者们的品格性情与生活场景;对与朋友、作家的交往忠实记录,那些有趣的灵魂、丰富的个性跃然纸上,流露出他们除却文字之外的另一面;对父母亲人的记录与怀念,对亲切质朴的乡人的描写,热忱的赤子之心表露无疑;对自己疼爱的孙子的尽心照护,充满爱意的文字又透着天真童趣,趣味盎然。三十余幅珍贵的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也展示了作者几十年间工作、生活、交游诸方面的经历与时代的发展变迁,很有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百世不忘耕稼业,一壶时叙里闾情。”我以为,放翁的这句诗,是董华文章与心地的写照。这样世代传递的浓郁质朴的乡土之情,成就了他的文学茂盛的田野。在那里,他笔下的至爱亲朋、耕织稼穑、农家风物、家长里短,更为美妙和美好,因为那都属于他再造的文学乡野。

                        ——肖复兴


展开
精彩书摘

温故香雪海

回老家去掰香椿。这时,香椿刚抢鲜,洋槐花还未开。中午吃过了母亲亲手炸的香椿鱼,我和妻子拎着满满的几袋儿香椿芽向母亲告辞,说好不要送,但我们绕过了院墙,再回头看一眼老屋时,却见老母亲站立屋门中央,手扶门框向我们张望。我心里不禁酸酸的。

回到了县城,度过“五一”,一天傍晚,忽然发现我工作的大楼旁边一棵洋槐树开花了。当即,一丝惊喜,一分诧异,牵动了心绪。慢吞吞地往家走,家乡洋槐花盛开的情景,断断续续于脑海间闪现……

就中国北方树木而言,洋槐树是一极普通树种,城市乡村皆可识见。不同之处,是它在半山区的农村生长得更为旺盛,山坡上成片,各家各户都能看得见。

迷恋半山区,源于它适宜在那里生长。凭着根系滋生新树,完全可以实现自我繁育。乡下把这一特性,唤作“串皮根”。另外,生长速度快,木质坚硬,又不易受虫害,一二十年可成为顸顸实实的柁檩之材。在农业社会阶段,这很可贵,是世代农民情意相投的一门庭院经济。

有这般生存土壤,广阔天地,你想让洋槐花不形成气象都不成。

我说:洋槐花盛开时节,那就是“香雪海”。这是我青年时期在农村生活的体验。

说它香,清幽的香气无可替代。那是天地孕育,又合于农民常性的一种清香,不温也不火,引嗅者心仪。谁若能把这种清香意味描述出来,定然是一位语言大师。处此间,只一树清香,还不会使你心旌摇荡;但如果千树万树的清香汇合起来,那可是强大的振奋力。十里闻香,说少了,数十里地范围内,都可以感受清香。

说它是雪,很合洋槐花体貌特征。摘下一串洋槐花详看,它斧钺形的花朵,绿萼部分包裹了亚黄颜色,由上部花唇到基部渐次加深。而从远处去看,尽呈着团团素白。有的洋槐树,花与叶同期,花也开,叶也生,而有的则花儿在先,几乎不着绿叶。花势繁茂,就像覆盖着春天的雪,形态美观。在没有月光之夜,一树树槐花堆拥的白,让你感到大街小巷里没有黑暗,篷门筚户充裕净朗。

关于对洋槐花海的钦仰,登高望远便知。你此时走上就近的山坡,抬眼四顾,就会觉出这真是一片槐花的海洋。观如海的槐花,兴许你也心胸如海。在滔滔花浪前沿还能看到些什么?我对你说,能看到浸润乡情的田畴、连接天际的绿茵茵的麦野。这时,最容易被田野景象感动:这是生养之乡、衣食之邦呀!

我心笃意诚地把槐花胜地视为“香雪海”,尽因我农民情愫化不开,到什么地步也不肯降解这份情缘。清朝江苏巡抚宋犖因江苏吴县邓尉山多梅,“花时一望如雪,香闻数十里”,而称许梅林“香雪海”,我不以为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那只是衣食未曾忧虑的“雅人”,或“一阔脸就变”的变身人的认识;他自己感觉甚雅。好东西吃多了,不雅也要装雅,自古成习。被农民认可“香雪海”,我看非槐花莫属。

我的故乡坨里村是洋槐花馥郁之地,那里的人民亲和,民风淳朴如共命的槐。槐花飘香时节,天气暖和了,昔时乡亲们有端着饭碗在家门口吃饭、叙谈的习惯。街坊老爷子端一个粗瓷大碗,不管饭食稀稠,乐意在宽敞地儿边吃边与人交谈。这时兴许头顶的槐花被蜜蜂吮落,一朵两朵坠入碗中,这老爷子不会搛出扔掉,而是一扬下巴颏儿,伸筷子把它送入嘴里。晚上,躺土炕上,奶奶于身边专心守护,我闻着槐花香,甜甜入睡……

一年复一年,虽然我的生活已与乡间拉开了距离,可是我仍对寄意故乡的“香雪海”充满了期待。越是日久,趋望之心越切。今春回老家掰香椿,那回头一瞥,让我看到了母亲的衰老,她满头的白发犹如下了季发黄发暗的槐树花,令人心碎!我脱离了农舍,归入了城市族群,而生我养我的母亲却如繁育了无数子孙的洋槐树一样,守望故地……

面对苍天,我还能说什么呢?在这城市喧嚣的夜晚,霓虹灯闪烁的时刻,夫复何言……父亲去年走了,母亲也早过了奶奶在世时的年纪。今岁,老母亲八十有三。

 


展开
目录

辑一 文缘岭

 

正大圣殿,我的文学之母  /  003

写两笔刘恒  /  043

小记章德宁  /  047

叫一声“阎哥”心里热  /  051

文友、吃友、酒友加烟友  /  055

葛一敏来过我的家  /  059

三言两语说苏艺、说小悦  /  063

文坛赤子说红孩  /  067

赶饭口  /  073

感念“泥土巢”  /  077

还是让苍生说话  /  080

老傅家的猫  /  082

梦回故园秋  /  086

忽闻噩音泪滂沱  /  091

锦书难托清音旧  /  096

笃情重义喜林公  /  104

想大连  /  106

远山  /  109

泠泠拒马河  /  112

赶春  /  115

千里走沂蒙  /  119

走上这高高的四马台  /  122

 

辑二 连根树

 

农宅插曲儿  /  129

大侄媳妇  /  135

彩云儿  /  141

老娘婆儿  /  145

瘢  /  148

杏园里的杏缘  /  154

卖腌菜的大爷哪儿去了?  /  157

为乡邻翟启父母写碑文  /  159

 

辑三 光阴河

 

爷爷在天堂上边看着我  /  163

奶奶,远去的慈爱  /  174

我的“榆木疙瘩”父亲  /  182

长在妈妈的谚话儿里  /  192

爹妈俩  /  202

姑家二三事  /  207

而今评说丈母娘  /  211

青岛大哥  /  217

亲哥热弟  /  223

四妯娌  /  230

恩妻  /  237

俺家“王师傅”  /  245

柴米夫妻  /  253

担儿挑  /  258

大为子  /  263

一块槌布石  /  267

温故香雪海  /  269

墓园四念  /  272

董宅重修记  /  275

 

辑四 童子说

 

天籁人初  /  279

且忧且痴的冻音  /  283

藏眉魂魄香  /  285

夏天和秋天滋味  /  290

冬天里的诱惑  /  294

逮蚂蚱  /  299

 

后记  /  303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