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潜心研究萧红三十余年,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爬梳剔抉、严谨考证,与当时发表在报刊、杂志、结集出版的版本和手稿逐字逐句校勘,发现以往各版本全集诸多错讹并一一订正,在每篇文章后做了详细的版本来源注释。将为读者奉献一套迄今为止最全、最接近原貌、最权威的萧红全集。
此版《萧红全集》全套4卷。小说卷·上收入萧红的中短篇小说,包括著名的《小城三月》《后花园》《生死场》;小说卷·下收入两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散文卷按照公开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诗歌、戏剧、书信卷收入了萧红在小说、散文写作之余创作的诗歌、戏剧作品及迄今能找到的全部私人书信。颇值得一提的是,编者在30余年的时光中孜孜矻矻,踏遍大半个中国,寻找、搜集萧红的资料,研究萧红的生平与作品,近年发现不少以往学者从未注意或使用的新资料。其中《突击》(三幕剧) 、《长白山的血迹》(散文) 、《亚丽》(小说) 、《女子装饰的心理》(散文)等篇为首次编入全集,亦有编者编订的萧红谈话录、萧红创作年表、萧红年谱简编、萧红作品篇目检索等作为附录收录于第四卷。
呼兰河传1
第一章
一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
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严寒把
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
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
小刀子一样。”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
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人的手
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
豆腐的方木盘贴大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
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
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
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使
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
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
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跑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
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
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
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得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
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路行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
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
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
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
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了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
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
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
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
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
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的跑,
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二里路之后,马就
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
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
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
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
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
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
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
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
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
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
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
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
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
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
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
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
记忆,那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
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
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
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
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
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
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
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
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
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
怪害怕的。
小说卷 上
王阿嫂的死 001
看风筝 011
腿上的绷带 017
太太与西瓜 024
两个青蛙 026
哑老人 030
夜风 037
叶子 047
清晨的马路上 051
渺茫中 056
离去 058
患难中 061
出嫁 064
生死场 067
桥 162
手 175
马房之夜 191
红的果园 199
王四的故事 202
牛车上 207
家族以外的人 218
两朋友 254
汾河的圆月 261
黄河 265
朦胧的期待 277
逃难 286
孩子的讲演 294
旷野的呼喊 301
花狗 328
梧桐 331
莲花池 334
山下 361
后花园 387
北中国 408
小城三月 432
小说卷 下
呼兰河传 001
马伯乐(第一部) 186
马伯乐(第二部) 333
散文卷
弃儿 001
广告副手 019
小黑狗 030
中秋节 035
镀金的学说 038
祖父死了的时候 045
欧罗巴旅馆 049
雪天 053
他去追求职业 056
家庭教师 058
来客 063
提篮者 065
饿 068
搬家 073
最末的一块木柈 077
黑列巴和白盐 079
度日 081
飞雪 083
他的上唇挂霜了 086
当铺 089
借 092
买皮帽 095
广告员的梦想 098
新识 103
牵牛房 106
十元钞票 108
同命运的小鱼 111
几个欢快的日子 115
女教师 119
春意挂上了树梢 122
小偷、车夫和老头 125
公园 128
夏夜 131
家庭教师是强盗 135
册子 137
剧团 141
白面孔 144
又是冬天 147
门前的黑影 150
决意 153
一个南方的姑娘 154
生人 157
又是春天 158
患病 160
十三天 163
拍卖家具 165
最后的一星期 167
孤独的生活 171
海外的悲悼 175
破落之街 177
感情的碎片 181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83
来信 185
天空的点缀 187
失眠之夜 190
逝者已矣! 194
八月之日记一(上) 197
八月之日记一(下) 199
八月之日记二 201
火线外(二章) 204
两种感想 209
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212
《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 218
记鹿地夫妇 224
无题 234
寄东北流亡者 238
我之读世界语 241
茶食店 243
一天 246
皮球 251
三个无聊人 257
搬家 261
黑夜 265
初冬 270
索非亚的愁苦 274
访问 281
夏夜 287
鲁迅先生记(一) 290
鲁迅先生记(二) 292
一条铁路底完成 297
牙粉医病法 303
滑竿 307
林小二 311
放火者 315
长安寺 320
《大地的女儿》——史沫特烈作 323
回忆鲁迅先生 324
骨架与灵魂 359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360
九一八致弟弟书 363
诗歌、戏剧、书信 卷
诗歌
可纪念的枫叶 002
偶然想起 003
静 004
栽花 005
公园 006
春曲(六首) 007
幻觉 010
八月天 014
苦杯(十一首) 016
异国 022
沙粒(三十七首) 023
拜墓诗——为鲁迅先生 036
一粒土泥 038
戏剧
民族魂鲁迅(哑剧) 042
书信
致萧军 064
1936 年7 月18 日 (长崎—上海) 064
1936 年7 月20 日 (东京—上海) 065
1936 年7 月21 日 (东京—上海) 066
1936 年7 月26 日 (东京—上海) 067
1936 年8 月14 日 (东京—青岛) 068
1936 年8 月17 日 (东京—青岛) 069
1936 年8 月22 日 (东京—青岛) 071
1936 年8 月27 日 (东京—青岛) 073
1936 年8 月30 日 (东京—青岛) 076
1936 年8 月31 日 (东京—青岛) 077
1936 年9 月2 日 (东京—青岛) 078
1936 年9 月4 日 (东京—青岛) 079
1936 年9 月6 日 (东京—青岛) 080
1936 年9 月9 日 (东京—青岛) 081
1936 年9 月10 日 (东京—青岛) 083
1936 年9 月12 日 (东京—青岛) 084
1936 年9 月14 日 (东京—青岛) 086
1936 年9 月17 日 (东京—青岛) 088
1936 年9 月19 日 (东京—青岛) 089
1936 年9 月21 日 (东京—青岛) 090
1936 年9 月23 日 (东京—青岛) 092
1936 年10 月13 日 (东京—上海) 093
致黄源 094
1936 年10 月17 日 (东京—上海) 094
致萧军 095
1936 年10 月20 日 (东京—上海) 095
1936 年10 月21 日 (东京—上海) 097
1936 年10 月29 日 (东京—上海 ) 098
1936 年11 月6 日 (东京—上海) 100
1936 年11 月9 日 (东京—上海) 101
1936 年11 月19 日 (东京—上海) 102
1936 年11 月24 日 (东京—上海) 105
1936 年12 月2 日 (东京—上海) 107
1936 年12 月5 日 (东京—上海) 109
1936 年12 月15 日 (东京—上海) 110
1936 年12 月18 日 (东京—上海) 113
1937 年12 月末日 (东京—上海) 115
1936 年1 月4 日发 (东京—上海) 116
1937 年4 月25 日 (北平—上海) 117
1937 年4 月27 日发 (北平—上海) 119
1937 年5 月3 日 (北平—上海) 121
1937 年5 月4 日 (北平—上海) 122
1937 年5 月9 日发 (北平—上海) 124
1937 年5 月11 日 (北平—上海) 126
1937 年5 月15 日 (北平—上海) 127
致高原 128
1938 年2 月24 日 (潼关—延安) 128
致胡风 130
1938 年3 月30 日 (西安—武汉) 130
致许广平 132
1939 年3 月14 日 (重庆—上海) 132
致华岗 135
1940 年6 月24 日 (香港—重庆) 135
1940 年6 月24 日 (香港—重庆) 137
1940 年7 月28 日 (香港—重庆) 138
1940 年8 月28 日 (香港—重庆) 141
1941 年1 月29 日 (香港—重庆) 143
1941 年2 月14 日 (香港—重庆) 144
附录
突击(三幕剧) 145
长白山的血迹(散文) 001
亚丽(小说) 178
女子装饰的心理(散文) 183
致白朗(选自《遥祭》) 001
红玻璃的故事(小说,萧红口述,骆宾基补撰) 001
萧红谈话录(一) 001
萧红谈话录(二) 001
萧红年谱简编 001
萧红创作年表 001
萧红作品篇目首字笔画检索 001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萧红的力作将因它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巨匠之林。
——汉学家葛浩文
我相信萧红的书,将成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阅读的经典之作。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
萧红活着的时候,她在文坛的位置不高,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笔下文字的价值。但她离世后,读者甚众,且越来越显出不凡的价值。
——学者孙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