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0.00     定价 ¥ 5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0195362
  • 作      者:
    [法]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
  • 译      者:
    郑克鲁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解读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雨果等大家

著名法文翻译家郑克鲁经典译作

大师解读大师 名家翻译名家

文学、戏剧、思想、音乐、读书、创作、人生……

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 文学大师的读书随笔,翻译大家的经典译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充满睿智和真知,由著名法文翻译家郑克鲁集结、翻译。

« 透过罗曼·罗兰的讲述看对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

在本书中,罗曼·罗兰对那些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进行了富有感情的深入评价:刻画了将他引入文坛的托尔斯泰从一名年轻作家到人民作家的过程;以精辟的见解剖析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莎剧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莎士比亚专家;对读者眼中复杂难解的歌德,他也有独到的切入点,抓住了歌德思想的核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 纵横古今、横贯东西的广阔视野

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作家,罗曼·罗兰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两三位作家。书中,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纵横古今,对世界范围内的作品都给予关注: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诗篇残简、印度圣雄甘地的和平主义思想、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的作品,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都乐于向读者进行介绍。

« 大师写就,名家翻译,关于文学和艺术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一般的文学评论家不同,罗曼·罗兰对感兴趣的作家进行深入钻研,加之罗兰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使他站在一般作家难以达到的高度,既能从理论、思想方面去评价作家作品,又能用感性的力量领略到他们独特的才能和艺术灵魂。

在阅读中,他从学习出发,力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使其变为有益于自己的养分;同时,他的经典解读和阐释也为我们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家作品提供了方便。

可以说,郑克鲁先生翻译的罗曼·罗兰的读书随笔,是前人留给现代读者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平主义教皇”。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传记《名人传》(含《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译者简介:

郑克鲁(1939—2020),广东中山人。资深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师从李健吾,获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1987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法国一级文化教育勋章,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独立翻译的波伏瓦的《第二性》获“傅雷翻译出版奖”。著有《法国诗歌史》《法国文学史》等,译有《茶花女》《悲惨世界》《红与黑》《基督山恩仇记》《青鸟》《小王子》《海底两万里》《局外人》《恶之花》《名人传》等,独立译作超过1700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充满睿智和真知。

在本书中,罗曼•罗兰对那些对他影响深远的大师进行了富有感情的深入评价:刻画了将他引入文坛的托尔斯泰从一名年轻作家到人民作家的过程;以精辟的见解剖析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莎剧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莎士比亚专家;对读者眼中复杂难解的歌德,他也有独到的切入点,抓住了歌德思想的核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作家,罗曼•罗兰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两三位作家。书中,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纵横古今,对世界范围内的作品都给予关注: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诗篇残简、印度圣雄甘地的和平主义思想、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的作品,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都乐于向读者进行介绍。

与一般的文学评论家不同,罗曼•罗兰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涉猎,而是对感兴趣的作家进行深入钻研,加之罗兰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使他站在一般作家难以达到的高度,既能从理论、思想方面去评价作家作品,又能用感性的力量领略到他们独特的才能和艺术灵魂。在阅读中,他从学习出发,力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使其变为有益于自己的养分;同时,他的经典解读和阐释也为我们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家作品提供了方便。罗曼•罗兰的读书随笔,是他留给现代读者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十多年里,莎士比亚不断参与到我的生活之中。对他的回忆和我最灿烂的日子联结起来。至今,我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仍然呼吸到芬芳的海洋气息;当年,在利古里亚的橄榄树果园里,这种气息掠过我的朋友和我两个人捧着的书上。在死前抛弃了安东尼的希拉克勒斯一行看不见的乐队,令我想起罗马迷人的月夜。——回到巴黎以后,我和一些年轻作家联合起来,力图建立一所人民剧院;我努力从伊丽莎白时代的典范中吸取灵感。我们根本想不到模仿,充满自身的激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梦想创造一种历史戏剧,这种戏剧要复活我国人民以往沉睡的力量,就像两部描写理查王和四位亨利王的作者为本国人民所做的那样。由于我们缺乏舞台经验,而且巴黎观众沾染了怀疑主义、只有业余爱好、对戏剧感到了厌倦、表现出无动于衷,因此,对我们来说,任务异常艰巨——一小批热情的社会党人的核心是例外:在德雷福斯案件[1]的动乱以后,法国资产阶级精疲力竭,期待睡个好觉,再回到各民族的战争之中。我打算描写大革命的十二部作品,当时只写到第四部(《七月十四日》《丹东》《狼群》《理性的胜利》);个人的原因和戏剧界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于是我放弃了戏剧,禁锢在内心生活中。

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在新时期(1900年之后)出生、成长、受苦、战斗,最后了结一生的。对当前生活的赞颂,世界在分娩痛苦中的不安和希冀,对盲目的西方迅速奔向大灾大难的预感,这些情况使老朋友的声音沉默了十五年——只不过除了贝多芬。他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兄长,不妨说,他是那个时代,主要是法国受压迫的精神精英的基督。但我从来不是背信弃义和忘恩负义的。我在牛津写作《安东奈特》那一年,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2]去朝拜。再说,贝多芬好像被风吹得呼呼作响、摇曳不定的火炬,照亮了科利奥兰纳斯的心灵;他在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和生涯中,难道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主人公吗?

然而,我再也没有重读过青年时代之友的作品,我害怕再翻开他的书。当一切在你周围土崩瓦解的时候,[3]怎么知道在他心里是否会找到废墟呢?……

是这样的:我刚刚在三个月内读完了他的全部作品,我同时又看到他的兄弟们,伊丽莎白动物园中的大食肉兽:玛尔洛、韦伯斯特、玛辛格、福特、弗莱彻、本·琼生,还有老虎和狼狗。我又发现青年时代的所有梦想焕然一新,诗意的森林和散发出迷人芬芳的爱情花园是那样和谐一体……不过莎士比亚长大了。我以前感觉不到的,如今发现了:思想和艺术的成熟丰富,经验的宝库,自我的驾驭,平静,高度理智的微笑,这微笑凌驾于他的生活和梦想之上。克莉奥佩特拉评论安东尼的话适用于他:

他是撑持着整个世界的巨人,全人类的勇武的干城哩。他并不忧愁……他并不快乐……他在两者之间。啊,神圣的混合!

(《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第一幕第五场)

这个人懂得把一切人类激情结合起来,并主宰这些激情——他像哈姆雷特的朋友一样,不是任何人的奴隶[4]……

这个人精神自由自在,摆脱了他的时代和我们时代的迷信[5],摆脱了俗套、传统和习惯[6]……这个人甚至不愿囿于他自己的誓约[7]……

这个人就像米尼涅斯那样拥抱清新的自由的生活:“一个喜欢说说笑话的贵族,也喜欢喝杯不掺水的热酒。”他热烈而爱嘲弄人:“他想到什么就要说出来,不让一点芥蒂留在心里。”(《科利奥兰纳斯》第二幕第一场)当考验临头时,他仍然像米尼涅斯那样应付得当,平静而带讽刺地接受生与死(第五幕第一场)[8]……

这个人“在圣诞节既不渴望雪,也不渴望五月节日的玫瑰”;“品味每样东西,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季节”[9] ……他如实地看待生活,如实地对待生活,如实地热爱生活。

 


[1] 德雷福斯案件:发生在19世纪末,法国右翼为了卑劣的政治目的,诬陷犹太人军官德雷福斯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国人。左拉等挺身而出,揭露了这场丑剧。这个案件在全民中引起震动。

 

[2] 斯特拉福德:英国城市,莎士比亚的出生地。

 

[3] 在大战时。——原注

 

[4] 哈姆雷特对霍拉旭说:“给我一个不为感情所奴役的人,我愿意把他珍藏在我的心坎,我的灵魂的深处,正像我对你一样。”(第三幕第二场)

 

[5] “习惯怎样命令我们,我们就该怎样做,陈年累世的灰尘让它堆在那儿不加扫拭,高积如山的错误把公道正义完全障蔽。”(《科利奥兰纳斯》第三幕第一场)——原注

 

[6] 时间说:“我既有能力推翻一切世间的习俗,又何必俯就古往今来规则的束缚?……如今我再要提说全然新鲜的情由,让陈旧的故事闪烁着灿烂的光流。”(《冬天的故事》第四幕第一场)——原注

 

[7] “我们都是守口如瓶、言而有信的罗马人,何必还要什么其他的约束呢……祭司们、懦夫们、奸诈的小人、老朽的陈尸腐肉和这一类自甘沉沦的不幸的人们才有发誓的需要;他们为了不正当的理由,恐怕不能见信于人,所以不得不用誓言来替他们圆谎,可是不要以为我们的宗旨或是我们的行动是需要盟誓的。”(《裘力斯·恺撒》第二幕第一场)——原注

 

[8] 肯特被上了足枷,拒绝葛罗斯特的安慰:“好人上足枷,因此就走好运也说不定呢……晚安,命运,求你转过你的轮子来,再向我们微笑吧。”(《李尔王》第二幕第二场)——原注

 

[9] 《失恋的痛苦》第一首第一节。——原注

 


展开
目录

 i 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 郑克鲁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序

 1 四论莎士比亚

 53 歌德:“死和变!”

 83 《托尔斯泰来信》序言

 91 《托尔斯泰传》(选译)

135 《米开朗琪罗传》序言

139 年迈的俄尔菲:维克多·雨果

159 回忆与会见卡尔·施皮特勒

181 乌兰斯匹格

203 两代人的冲突:托克维尔和戈比诺

221 阿格里让托的昂佩多克莱斯

261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65 甘地访问维勒纳夫

275 《戏剧集》序言

283 我为谁写作

285 论今日作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