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行业牛人的智慧:我们找到建筑师行业的高手,通过深度采访与知识挖掘,用行业高手的视野呈现“何谓专业”“如何专业”。他们从行业顶端书写专业的答案,为你带来一线最鲜活的知识和经验。
◎你将获得一张行业说明书,多方位透视建筑师这一职业。
◎你将获得一份进阶指南,从小白快速成长为高手。
◎你将获得一个职业工具箱,装备进入工作状态的趁手“武器”
在本书中,你将深入建筑师工作的方方面面
剖析行业高手的能力
社交和推销能力,创意和专业能力,协调和管理能力,文字和营销能力,每一项都是建筑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追踪成长周期
建筑师是典型的慢行业,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杂、周期长、环节多。一名成熟的建筑师,需要经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才能有所收获。建筑师的成熟期普遍要到四五十岁。
解读建筑师的责任感
建筑体量大、投资额高,而且一旦建好,就会接受人们长期的使用、评价。这些因素都要求建筑师具备强大的责任感,“土木之工不可擅动”。
展望行业前景
过去的建筑设计、施工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设施需求了,人们想要生活地更好,城市想要建设地更好,就必然会对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未来建筑师的主要工作将会由建造,变为改造、更新。
前景:城市持续更新,改造工作增多
09 大家对城市和建筑行业的普遍印象是,在不断地盖房子。 到了现在,大家能想到的住宅、机场、火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已经基本完成,在未来,建筑师还有那么多项目可做吗?建筑行业的前景如何?我的答案是,建筑师的工作机会仍然很多,但建筑行业的特点会发生变化。
过去,建筑师的主要工作是盖房子;现在,建筑师的工作更多地变成了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更新。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改造更新。其次,基础建设时期是粗放式增量发展,建筑的设计、施工都比较粗糙,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设施需求了。人们想要生活得更好,城市想要建设得更好,就必然要对建筑进行改造更新。
哪些建筑需要改造更新呢?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北京的轨道交通,看起来已经很发达了,但很多交通节点设计得不够人性化,没有充分考虑到换乘的便捷性。比如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它同时连接了 2 号线、13 号线和机场专线,但设计时并没有把三条轨道线高效地整合在一起,导致站内换乘时间过长,所以从东直门站换乘机场专线的乘客特别少。这就需要建筑师考虑,如何在不影响市民生活和列车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技术管理等完成枢纽站的改造更新工作。
住宅楼也是需要改造的重点。北京有很多地段特别好的老小区,受建造时的经济、生活观念等因素影响,建筑结构不太安全,没有配套的电梯,也没有地下停车场。北京西城区的百万庄小区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但连必要的停车、养老、托幼、社区服务场地都没有。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师需要考虑解决的。
除了轨道交通、住宅楼,机场、火车站、商业区和地下空间等大量地方都需要改造更新。以北京为例,即使按照每年 1% 的改造更新量来计算,建筑师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改造更新工作不可能只用十年、二十年就结束,而是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对建筑的审美,以及设计、建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直持续进行。比如欧洲的维也纳、萨尔茨堡等设施完善的城市,也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对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调整、改造、优化和更新,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 邵韦平 -
“前途丛书”使用指南
1. 这是一套现代职业说明书。
2.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行业快速迭代。只有专业,才有前途。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精进成为专家,事关行业中每个
人的前途。
3. 丛书特别适合以下几类人群:为子女规划未来的父母,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职场的新鲜人,入行多年
遇到发展瓶颈的职场人,以及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士。当然,如果你有充沛的好奇心,或者正在规划职业道路切换,
它也很适合你。
4. 丛书涉猎的范围,既包括会计师、律师、医生这样的传统职业,也有投资人、软件工程师等热门职业,还有电竞选
手、主播等新兴职业。
5. 丛书运用最新的知识挖掘技术,采访行业顶尖高手,提取从新手到高手的进阶经验,用顶尖人才的视野呈现“何谓专业”“如何专业”。
6. 丛书为你安排的行进路线如下:
“行业地图”——站在高处俯瞰职业全貌;
“新手上路”——提供新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抓手;
“进阶通道”——展现从业人员的进阶路径与方法;
“高手修养”——剧透行业高手的管理智慧和独特心法;
“行业大神”——领略行业顶端的风景;
“行业清单”——罗列行业术语、推荐书目等“趁手”的工具,方便查阅。
7. 行进路上,你会看到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行业高手的名字。文章之间穿插着的彩色楷体字,
是编者加入的补充说明的文字,希望借由编者的“外行视角”,带你了解这一行的总体样貌。
8. 推荐特别关注受访行业高手的动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动向。
9. 丛书出版前,我们向专业从业人员和大众读者发起了审读。这套丛书,体现了许多无法一一具名的审读人的智慧。
10.这是一项不断生长的知识工程。你如果有其他想要了解的职业,又或者你是某个行业资深的专家,愿意分享你
的经验,欢迎与我们邮件联络(contribution@luojilab.com)。
丛书总策划:白丽丽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