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
0.00     定价 ¥ 1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59016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屈雅君,女,1954年出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妇女文化博物馆馆长;曾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自20世纪90年代起从事女性主义理论、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文化研究。出版学术著作《阅读织物上的历史——中华嫁衣文化调查》《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译著《他者女人的窥镜》;发表学术论文《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社会性别辨义》《论“十七年”中国大陆电影的“半边天”叙事》《从“半边天”到“新淑女”——消费时代的女性观》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女性主义理论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义借鉴了西方哲学各种思想资源。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新女权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并在文学批评领域得到发展。
  《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如何为女性主义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哲学出发点,生态女性主义的早期文本,西方身体理论中体现的性别权力关系,“酷儿”理论,等等。此外,对于女性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理论(如存在主义的“他者”哲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关系,也有所涉及。
展开
精彩书摘
  《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女性主义思想源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在于批判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寻求“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其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以及消灭压迫、消灭异化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在渴望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的女性主义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们开始关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妇女问题起源的考察,关于妇女地位的界定,以及对妇女问题的分析和对妇女解放思想的论述,都成为她们学习、借鉴的资源。
  在女性主义者眼中,除去消灭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之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如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分析方法等也深深地吸引着她们,为此,她们对马克思主义从精神实质到理论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研究,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在女性问题的分析上,具体表现在:吸收了马克思历史的、逻辑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加深了对妇女斗争史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拓展了对家务劳动性质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成为她们“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构成的阶级分析法,被她们改造、转换为性别分析法;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工资的性质等的许多观点,也都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课题。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如此倚重,以至于一些女性主义者提出了“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的口号。
  二 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纳与发展
  女性主义由于其流派众多,主张各异,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继承的态程度也不同。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基本走向:一方面,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性别平等和妇女解放问题开展研究,即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基础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的女性主义;另一方面,是以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背景或出发点,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进行研究,即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性别平等、妇女解放的理论作为探讨的对象,用诸如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理论背景,对其加以审视、分析、解构或建构。两条路径尽管不同,但其面对的理论对象却是相同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继承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女性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对此,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予以继承,并作了新的阐发。她们首先依据两种生产理论,从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角度探讨了女性地位形成的原因,认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和状况是由其工作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的。她们认为,主要由妇女承担的劳动力的再生产是造成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她们看来,工人家庭的妇女从生儿育女之时起,就一身担当二任:既是直接的劳动生产者,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方面,生育后代容易使她们遭受失业或减薪的威胁;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男性工人滋生大男子主义,因为,这些男性工人会认为自己在妇女生育子女期间担当了赡养妻子儿女的义务,为家庭提供了物质生活资料,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从而加深家庭内部的压迫。所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男女双方的这种按性别的劳动分工,是造成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根本原因。工人阶级家庭中的妇女是这样,中产阶级家庭的妇女也不例外,她们也同样因为养儿育女而受到压迫,在家受丈夫的压迫,在外则因生育子女难以应付就业、升迁的挑战而受资本家的压迫。
  女性主义者认为,母亲的义务使得建立家庭成为一种历史的需要,但家庭使妇女被排斥于生产和公共生活之外所造成的不平等是广大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家庭内部的压迫除了使妇女受制于男人之外,还造成妇女心胸狭窄以及依赖性、被动性和保守性等个性特征,从而使她们难以认识到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的双重压迫。基于以上认识,女性主义者认为,家庭结构与性别压迫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问题是分析性别压迫与寻求妇女解放的重要环节。因而,她们要求把妇女斗争的重心由社会转入家庭,在她们看来,既然家庭作为男女关系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妇女自我发展的主要障碍,也理应成为进行性别斗争、争取性别解放的主要阵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 对社会性别理论的综合考察
三 社会性别理论影响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一 sex与gender的翻译
二 社会性别理论本土化之思
三 社会性别理论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
结语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的思想
一 女性问题的起源分析
二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女性问题
三 女性解放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女性主义思想源泉
二 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纳与发展
三 女性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与不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一 强烈的政治性和社会批判色彩
二 对经济因素的强调
三 女性主义文论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他者哲学及其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近代哲学对他者的理解
一 笛卡尔和康德——“他者”问题的背景
二 费希特
三 黑格尔
第二节 西方现代哲学对他者的理解
一 胡塞尔对他者的理解
二 海德格尔的他者的哲学——常人的统治
三 萨特的他者的哲学——他人是地狱
四 精神分析学对他者的理解
五 列维纳斯对他者的理解
第三节 他者哲学对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一 他者哲学对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二 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理论观
三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对后世女性主义的影响
第四节 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的他者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一 西苏与拉康
二 伊利格瑞与拉康
三 克里斯蒂娃与拉康
……

第四章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及其对性别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传统
第六章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观
第七章 西方语境下女权主义关于身体的理论
第八章 法国与美国的女性主义的身体理论
第九章 女性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
第十章 生态女性主义早期文本解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