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丁帆先生的文学批评论文集。第一辑的文章主要是对苏联文学和文学评论的分析论述,第二辑是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评论的论述。作者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以此为衡量标准,指出并剖析了我国文学评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青年作家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承受青年犹如承受一场重病。这恰恰造成了我们所抛入的时代—一次巨大的堕落和破碎的时代;这个时代通过一切弱者,也通过一切最强者来抗拒青年的精神。不确定性为这个时代所独有;没有什么立足于坚固的基础,也没有什么立足于自身坚定的信仰。人们为明天活着,因为后天已经是非常可疑的。”尼采的这段话应该成为我们认知21世纪中国青年作家预言性的座右铭。
最近,我在给何同彬的新著写序言时,看到他对青年作家的许多精彩分析,很是感动,他把我积郁了好几年欲说还休的话几乎都说出来了。针对这十几年来的青年作家创作现象,除了“吹捧”和“鼓励”之外,我们的批评家对其学术和学理的深入批评有多少呢?面对批评的失位与失职,一个青年批评家的指谬则是难能可贵的。
在一切文学审美活动中,除了技术与形式层面的外壳,最重要的就是作家在内容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的高下优劣了。所以,围绕着“青年”“公共性”和“历史”三个关键词,何同彬能够“以粗犷的线条和锐利的笔锋勾勒出一个青年批评者‘无知无畏’的精神图景和野蛮生长的批评个性”,充分展示了一个批评家的勇气。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