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之际,传统士人多身陷死生弃用的两难抉择,既困于道德轨范与离乱生活之间的尴尬较量,复于追念胜国与依附新朝的矛盾中进退维谷。在多数遭际易代离乱的士人身上,见之于行动的踟蹰正是和内心的彷徨互为表里,这其实正是鼎革时期一代士人的精神写照。
承平文章易,危难杀身难。嘉定侯氏,恰恰经历了这种家国历史的吊诡和个体命运的不可捉摸:“十年往事不堪论,凭杖清樽减泪痕。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易代,于国于家于己,都注定是一段痛史。
本书从《侯岐曾日记》着手,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以侯岐曾家族及亲友为代表的嘉定文人群体的心态和事迹。全书共分八章,每章择取一个或几个主人翁,分别讲述了其在易代之际的个体遭遇,意在为《日记》中出现的诸多人物立传,并由此深入探讨朝代鼎革之际,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夏完淳、陈子龙、侯峒曾、侯岐曾、陆元辅等士人的生死选择、遗民心态以及女眷的遭遇、师友仆人的行止等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诸多历史问题,还原了大变局中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和价值选择。
孤臣碧血遗民泪
——读《侯岐曾日记》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士人的生死选择
彩云散后空凭吊
——闺阁膺世变
王谢雕梁事已非
——膏粱悲飘蓬
避秦无计矢报仇
——烈士夏完淳
此生只合老书帷
——塾师陆元辅
失侣青春首似蓬
——寂寞夏淑吉
义仆与恶仆
附录:侯氏家族成员信息简表
参考书目
修订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