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 1章 录音工程师 1
1.1 成为一名优秀的录音工程师 1
1.2 制作原则 5
1.3 收取报酬 7
1.4 与时俱进 7
1.5 找活儿干 8
第 2章 声音的特性 11
2.1 声音的特性 11
2.2 听力下降 17
2.3 声压级 18
2.4 峰值与VU 20
2.5 房间声学的各项特性 21
2.6 房间的声学处理 23
2.7 控制室的声学测量与鉴定 25
第3章 录音棚的搭建 27
3.1 房间的准备工作 27
3.2 摆位 29
3.3 话筒架 33
3.4 线材 35
3.5 布线 37
3.6 话筒 40
3.6.1 动圈话筒 42
3.6.2 电容话筒 43
3.6.3 铝带式话筒 44
3.6.4 其他形式的话筒 45
3.7 极坐标指向性图形 45
3.8 话筒的选择 48
3.9 话筒的架设及摆位 49
3.9.1 近距离拾音方式 51
3.9.2 远距离拾音方式 53
3.9.3 X/Y拾音方式 54
3.9.4 “膜片分开式”(Spaced Pair)拾音方式 54
3.9.5 M/S拾音方式 55
3.9.6 Decca Tree拾音方式 57
3.10 接地 57
3.11 相位 59
第4章 架子鼓的话筒设置 62
4.1 架子鼓的摆放位置 62
4.2 更换鼓皮 64
4.3 为架子鼓调音 66
4.4 准备工作 68
4.5 架子鼓的拾音 69
4.5.1 底鼓的拾音 69
4.5.2 小军鼓的拾音 73
4.5.3 通通鼓的拾音 73
4.5.4 吊镲的拾音(吊顶话筒) 75
4.5.5 拾取房间环境声 77
4.5.6 1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78
4.5.7 2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79
4.5.8 3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80
4.6 节拍音轨 82
4.7 电子鼓/软音源鼓 83
第5章 电吉他的话筒设置 86
5.1 吉他音箱的摆位 87
5.2 转接头的输入和输出 91
5.3 高音量的吉他音箱 92
5.4 吉他音箱模拟器/插件 94
5.5 准备工作 94
5.6 话筒的选择 96
第6章 声学乐器的话筒设置 103
6.1 声学乐器的调试 103
6.2 乐手的位置 104
6.3 话筒的摆位 105
6.4 钢琴 111
6.5 钢琴拾音话筒的设置 112
6.6 键盘 116
6.7 铜管乐器 117
第7章 人声的录制 120
7.1 选择位置 120
7.2 挑选话筒 121
7.3 话筒的摆放 122
第8章 控制室的设置 127
8.1 控制室的准备工作 127
8.2 计算机工作站 129
8.3 输入信号的处理 133
8.4 扬声器 142
8.5 调音台 145
8.5.1 输入模块 146
8.5.2 输出模块 147
8.5.3 监听模块 147
8.5.4 中央控制模块 148
8.5.5 跳线盘 149
8.5.6 设备的接入 150
8.6 均衡器 152
8.7 均衡处理 154
8.8 压缩器 158
8.9 其他压缩处理参量 160
8.10 压缩处理 161
8.11 噪声门 163
第9章 录音的起点 165
9.1 架子鼓的录制 165
9.1.1 处理 166
9.1.2 底鼓的均衡处理 166
9.1.3 小军鼓的均衡处理 167
9.1.4 通通鼓的均衡处理 167
9.1.5 吊镲、炸镲及吊顶话筒的均衡处理 168
9.1.6 踩镲的均衡处理 168
9.2 房间声话筒的均衡处理 168
9.2.1 架子鼓 169
9.2.2 架子鼓的噪声门设置 170
9.3 电贝斯 172
9.3.1 电贝斯的均衡处理 172
9.3.2 电贝斯的压缩处理 173
9.4 电吉他 175
9.4.1 电吉他的均衡处理 175
9.4.2 电吉他的压缩处理 176
9.5 木吉他 177
9.5.1 木吉他的均衡处理 177
9.5.2 木吉他的压缩处理 177
9.6 人声 178
9.6.1 人声的均衡处理 178
9.6.2 人声的压缩处理 179
9.7 管乐 182
9.7.1 管乐的均衡处理 182
9.7.2 管乐的压缩处理 182
9.8 钢琴 183
9.8.1 钢琴的均衡处理 183
9.8.2 钢琴的压缩处理 183
9.9 依然对音质不满意时该怎么办 184
第 10章 信号通路 185
10.1 音轨的配置 185
10.2 电平 187
10.3 录音的电平 189
10.4 监听 191
10.5 返送 192
10.6 记录 197
第 11章 录音 201
11.1 校音 204
11.2 录音前最后的自检流程 205
11.3 录音进行时——红灯亮 206
11.4 编辑 210
11.5 插入录音 211
11.6 录音开始后 213
11.7 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215
11.8 录制人声 218
11.9 录音的收尾工作 227
第 12章 混音 231
12.1 预混 232
12.2 混音的设置 235
12.3 混音的基础 238
12.4 均衡处理 242
12.5 压缩处理 246
12.6 噪声门和旁链输入 248
12.7 效果 250
12.7.1 混响 250
12.7.2 延时效果与合唱效果 258
12.8 电平 265
12.9 终混前的准备工作 271
12.10 终混 274
12.11 终混完成 276
12.12 母带处理 278
展开
——李大康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