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学而社团,由社团而文学,现代文学社团糅合了文学与非文学的诸多因素,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出现的复杂的文学现象。牵扯因素至为繁多的现代文学社团,自然也就成为难以全面阐释和把握的研究对象。文学社团的叙述和研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文学社团成员和文学运行的外在机制,还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政治文化的社会语境等密切相关。在个人主义昙花一现随即难觅真踪的20世纪的中国,文学社团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与小集团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联,社会政治的变革也就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学社团的相关研究。换言之,牵扯甚多的文学社团,其研究必然随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综观20世纪现代文学社团研究,世纪之初社团研究意识开始萌生,二三十年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40年代成为被限制研究和讨论的话题,随后一度沉寂,直到世纪末才又迎来学术研究的全面兴盛。现代文学社团研究的变化轨迹既显示出历史曾经的沧桑,本身也成为蕴含丰富引人注意的人文现象,成为需要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问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中,创造社可以说是被研究得非常深入和细致的一个。创造社成立前,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创作就已颇受文坛注意。从1921年6月8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告成立到1929年2月7日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创造社一直是现代文坛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迄今为止,有关创造社的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八十多年来,创造社研究大体可划分为萌芽、奠基、发展、沉寂与兴盛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