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美丽中国”的范例:浙江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6511877
  • 作      者:
    傅歆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傅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发展哲学、城市哲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执政理念,“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在浙江这一省级层面的新目标和新实践,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所代表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是一致的。深刻把握“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石,认真总结“美丽浙江”建设的成就和经验,通过浙江安吉等地“美丽浙江”实践样本的研究,积极探索、走在前列,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美丽乡村创建活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农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如何激发各方主动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在制度设计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安吉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攻坚,全面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努力提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效率。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创建机制。加大创建力量的整合,调动各方参与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的积极性。(1)坚持政府主导。美丽乡村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全部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将建设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人、到点,实行县领导联系创建村制度,并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专项视察。(2)突出农民主体。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群众满意。创建工作按照“村民大会集体商量、村级组织自主申报、农民群众全员参与”的原则,把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变“为我建”为“我要建”。(3)动员社会参与。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争取在项目、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二)健全完善要素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公司,设立县财政奖励资金担保、信用社专项贷款,实施拟奖资金担保融资“镇贷村用”模式,构建起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依法建立完善乡村旅游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价格等相关政策,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引导和支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创新柔性引才引智机制,研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引进环保、规划、旅游等一批急需专业人才。
  (三)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加大生态资本保值增值力度,探索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绿色GDP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功能定位,将乡镇分为工业经济、休闲经济和综合等三类,设置个性化指标进行考核。
  在“两山”理念引导下,安吉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产业互促共赢的科学发展路子,先后获得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首个获得县)、首批中国生态文明奖、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首批全国“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也从省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2019年6月1日,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率团队来安吉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时说:“在安吉,大家近距离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亲眼见证政府主导,并与社会化力量通力合作开展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绿色发展的转变,这不仅应对了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实现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全世界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参考的发展道路。”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美丽中国”的提出、内涵与重大意义
第一节 “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
第四节 “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
第五节 “美丽浙江”的典型意义

第二章 “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先行区
第一节 “美丽浙江”的提出
第二节 “美丽浙江”的实践
第三节 “美丽浙江”的经验

第三章 “美丽浙江”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美丽浙江”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美丽浙江”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美丽浙江”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美丽浙江”的建设路径

第四章 安吉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安吉的实践
第二节 安吉的经验

第五章 开化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开化的实践
第二节 开化的经验

第六章 桐庐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桐庐的实践
第二节 桐庐的经验

第七章 浦江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浦江的实践
第二节 浦江的经验

第八章 丽水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丽水的实践
第二节 丽水的经验

第九章 定海的实践与经验
第一节 定海的实践
第二节 定海的经验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