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访谈录
0.00     定价 ¥ 5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1811858
  • 作      者:
    申明浩,杨永聪,等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申明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云山杰出学者,校学术委员。曾赴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访问研修。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粤商研究会会长、投资广州咨询专家等职务。研究成果多次获习近平总书记、王沪宁同志、胡春华同志等国家领导人批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作为首席专家及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服务业开放”“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及主持政府委托课题3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总撰稿《粤商纪录片》获广东国际纪录片特别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访谈录》主要根据申明浩教授近年来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的专访、座谈与媒体文章整理而成,《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访谈录》共分为十个章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分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和重大发展平台等内容展开论述,以冀为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比肩甚至超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国际湾区建言献策。
  从世界范围内看,湾区经济一直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带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而正在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引擎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路径和关键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访谈录》:
  第102问:深中大桥对深圳、中山和广州会产生什么影响?对大湾区又有什么影响?
  答: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工程。具体来讲:
  1.对于中山而言,中山到深圳的时间将由现在的两个小时缩短到三十分钟左右,两地的人员流动频率加快,中深时空半径将不断增大,中山将成为广深上班族工作、生活休闲的一大好去处,中山将可能成为深圳产业和居住扩散的一个重要区域。中山处于深圳、广州、香港辐射范围之内,可承接这三大城市转移的服务业。通道的建成也成为中山招商引资的重要前提条件。建成后,中山将成为连接珠江东西岸的重要通道,使中山、南沙、深圳互通,方便深圳与粤西中山、江门、珠海的经济流通需求,减轻虎门交通压力,对湛江、茂名、阳江出入深圳由经虎门的两个小时缩减为二十分钟。
  2.对深圳而言,深圳与中山分处珠江口东西两岸,两地直线距离只有20千米,来回车程为4-6小时,逢年过节交通拥堵的虎门大桥是深中两地必由之路!深中通道建成后来回车程预计只需一小时,极大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成为构建珠三角A字形交通的关键路段之一,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最直接的联系路段。从人文上能够促进粤东粤西之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从经济上来说,有利于珠江东西两岸均衡发展。有了深中通道,深圳不仅仅是对接港澳的最佳门户,而且与粤西的交流也更方便快捷,深圳的经济地理位置更加优越。
  3.对广州来说,南沙自贸片区也有利好,深中通道都有连接线连接南沙的万顷沙、龙穴岛,会把南沙自贸区与深圳、中山连接起来,不但不会阻碍南沙港的发展,反而会起到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位置,有越多的交通设施联通,就越能发挥其中心枢纽作用。广州地铁18号线快速联通南沙和中心城区,加上深中通道能快速联通珠江东西两岸,使得自贸区三个片区更快联通,符合三十分钟到达湾区主要商务平台的设想。
  4.对整个大湾区而言,深中通道的建立,最为受益的不仅是深圳、中山两座相关城市,珠江沿岸城市乃至广东省都将受到或大或小的正面影响。珠江东岸的深圳等市经济相对发达,以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产业为发展重心,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等市分布着五金、家电、灯饰、陶瓷、服装、家具等专业镇,东西两岸产业层次分明,不存在直接经济利益之争,为两岸深入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合作提供了最大可能。深中通道的建立,对于促进不同地区与城镇的联动和均衡发展、提高珠三角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提升珠三角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意义重大。
  【背景资料】世界各大湾区的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湾区都有桥。像是日本东京的彩虹大桥,还有我们最新修建的港珠澳大桥,等等。港珠澳大桥主体已经全线亮灯,意味着具备了通车的条件。外媒对此也有很高的评价。
  第103问:请问申教授,港珠澳大桥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在整个大湾区当中港珠澳大桥充当了一种怎样的角色?
  答: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很多创新的技术:
  1.为了不影响航运,设计了多航道桥,6.7千米世界最长沉管隧道,最深处超过40米,即使30万吨巨轮也能顺利通过。
  2.车牌识别技术和收费系统。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行后,来往车辆将会是内地车、香港车和澳门车的混合,三地在车牌方式上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内地和香港将采取完全不同的两种过路收费模式:ETC和MEC,为减轻交通压力,经过此桥上的三地车辆须一次快速完成计费。港珠澳大桥在世界范围首创“一路两制式”的收费模式。
  ……
展开
目录
第1篇 粤港澳大湾区总论
粤港澳大湾区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湾区“联、通、融”
大湾区城市群
建设大湾区,开创新时代,塑造新格局
目标、定位与特征
湾区规划解读
抓住高端服务业的窗口期

第2篇 香港和澳门
港澳与内地的关系
港澳人才流动
我国香港地区人均寿命居全球第一
香港交通
香港企业
香港电竞行业
澳门如何抓住机遇
澳门旅游业发展

第3篇 珠三角
概述
广州
深圳
珠海
东莞
佛山
惠州
中山
江门
肇庆

第4篇 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5篇 基础设施
大桥
铁路
机场
港口
环境
……

第6篇 科技创新
第7篇 体制机制
第8篇 对外开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