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从现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说明宏观经济各主要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行为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论证了在改革前后不同经济运行体制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方式和决定过程,系统地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如总需求膨胀、短缺、通货膨胀、过渡增长、结构失调、经济波动、机制变换等发生的原因。书中提供的公有制理论的分析结构,既解释了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鲜明特征和作用,又提出了对于地方政府这一特殊存在如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政策和制度方向。
0 导论: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实证分析
第1篇 模型设定:公有制经济
1 公有制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2 各行为主体及其利益矛盾
3 公有制的两种运行机制
第2篇 总需求分析
4 引论:收入分配与需求形成
5 消费需求:收入幻觉消费理论
6 投资需求Ⅰ:计划投资
7 投资需求Ⅱ:兄弟竞争与基层投资
8 投资需求Ⅲ:私人利益在公益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9 储蓄、利率与投资
10 货币供给与总需求形成
第3篇 经济潜在总供给分析
11 引论:经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
12 劳动努力程度
13 资本利用效率Ⅰ:企业资本利用
14 资本利用效率Ⅱ:配置效率
15 创新程度
第4篇 总供求缺口及其弥合
16 引论:总供求缺口
17 被迫储蓄
18 通货膨胀
19 灰市交易与双轨价格制
20 开放模型: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
第5篇 短缺与增长
21 引论:短缺下的增长与过度增长
22 资本成本递增、实际补偿不足与资本净增长率下降趋势
23 过度增长中的“结构恶化”
24 经济调整
25 经济调整中的社会博弈
第6篇 机制变换与经济周期
26 公有制两种经济运行机制的交替变换
27 机制变换周期说
结束语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