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本书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早期中国”指的是从人类历史在东亚地区开始之时(大约两百万年前——这个年代大致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开始,关于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遗存,目前还存在争议),到公元220 年东汉结束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公元220 年也经常被不准确地看作中国进入佛教时代的标志。作为一个为中华文明打下如此重要基础的初期阶段, 早期中国经常被视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它在政府、社会实践、艺术、信仰和哲学思想方面为学习各阶段中国历史的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就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决定我们现代人类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潜在指挥系统,人们生活于其中,而历史是教授文化最好的一种方式。那么很自然地,对早期中国的了解可以为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解释。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或具体说研究早期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早期中国研究是受益于现代学术进步最明显的领域之一,特别是考古学科的发展每天都更新着我们对古代中国的理解。但是,它也是一个政治和学问有时会相互影响,并由不同民族或国际的学术传统所共同塑造的领域。
在开始我们这段古代历史的旅程之前,我首先介绍早期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时代界定,这对理解《早期中国》中将要讨论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还将对早期中国研究作为现代学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做一个简短的讨论,这将会使读者意识到不仅要看到过去,同样重要的是还要了解看待和解释过去的不同方式。
前 言 ⅰ
早期中国重要考古遗址 ⅵ
早期中国年代表 ⅷ
第一章 绪论:早期中国及其自然与文化界定 1
第二章 中国复杂社会的发展 13
第三章 二里头与二里冈: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扩张 39
第四章 安阳与远方:商和同时代的青铜文化 63
第五章 灼裂神秘之骨:商晚期的书写与社会 85
第六章 铸造下来的历史:西周国家及其青铜器 103
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127
第八章 霸主与武士:春秋时代的社会转型 145
第九章 领土国家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制度 163
第十章 作为政治家的哲学家:新近出土文献的启示 183
第十一章 秦统一与秦帝国:兵马俑是谁? 203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扩张与政治转变 227
第十三章 国家与社会: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秩序 249
第十四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汉代文化和艺术中的反映 267
地图目录 286
插图目录及来源 287
索 引 294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李峰为早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制度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出色且易于理解的解释。书中包含了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最前沿的学术进展,特别值得赞扬的是它对考古学证据的使用。
——英国剑桥大学胡司德(Roel Sterckx)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没有哪位用英语写作的历史学家可以与李峰教授出色的学识和对历史的洞察力相匹敌,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一个解释。《早期中国》这本书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美国理海大学班大为(David Panken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