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人认同的困惑与抉择
《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
霜魂悠悠
——试论瞿秋白的精神历程和心灵悲剧
长天渺渺一征鸿
——郁达夫论
笑涡里的泪
——谈梁遇春
胡风在1949年
二 语言、文体与主体的规划
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中的“言文一致”论
章士钊的“逻辑文”与欧化的古文的限度
小品文与周作人的启蒙“胜业”
朦胧诗的旧魂新魄
三 历史裂变中主体身份的漂移
情色想象的政治:中国内地文学中的香港
农村社会的变革与文学叙事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
农村社会变革的隐痛
——论张炜早期小说
平凡的超越:路遥与1980年代文化征候
鲜血梅花: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述
“布”的分析
——格非《欲望的旗帜》的一种解读
弱者的反抗与主奴辩证法
——评王祥夫的《雇工歌谣》
讲述“外地人”的尴尬
——评荆永鸣的“外地人”小说
镜中之蝶
——论“70后”的城市“另类”写作
四 视觉主体与视觉体制
视觉文化、现代性与中国经验
商品镜阵中的女性身体
——论“月份牌”女郎
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再现
——“户县农民画”再释读
“新山水画”与社会主义中国的视觉体制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