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新编辑出版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十余年间,已推出多种版本和衍生品。《岁时令节》尤受读者青睐,此次插图校订珍藏本是唯一一种全彩印的版本。
(2)《岁时令节》主要记述了节日风俗从古至今的演变、具体形态,传统节日的各种仪式和风俗,是我们每年每月都要遇到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密切相关。
(3)除了作者原序,《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特别邀请美食家、作家沈嘉禄,女作家石磊联袂作序导读推荐。
(4)除了对书中所引古籍文字进行校订,为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对冷僻字夹注拼音,书名、篇名及目录等则采用中英文对照。
(5)锦上添花的是知名画家澄子(赵澄襄)老师的绘画、剪纸和篆刻名家潘尔方先生的甲骨文篆刻和象形印,为《岁时令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想象空间。
(6)设计新颖、精巧玲珑的《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一红一绿,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封面颜色,桃红柳绿,仿佛是男版女版,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
《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这是一部生动展示我国民俗文化内涵与神韵的文史读物, 也是一部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青少年读物,更是一部古朴典雅、收藏馈赠两宜的休闲读物。
岁时令节,包括上古时期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和历史形成的传统节日。今天,在传统文化雍容重返日常生活的香软气氛中,那些z容易激发城市人心底波澜的题目,经过一番善意的打磨和抛光,被推到新的空间,赋予了时代精神,是邀约、召唤、启迪,也是警醒、规劝、诫勉。农耕文明滋养后工业时代,城市文明礼拜农耕文明,需要合适的载体与通道。庄重而亲切的仪式,容易接受、传播。
初版于1945年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岁时令节》(“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即“事物掌故丛谈”之一)就是一本主要记述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演变的民俗通俗读物。《岁时令节》中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逸事。这些阐述都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领略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
正如《岁时节令》这本书里精选展示的,还有寒食、浴佛、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正是这些让古人在稼穑之际获得休憩、娱乐及寄托遇难成祥等愿景的民俗活动,在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被发掘整理出可以确定自己身份、并印鉴族群认同的价值,进而在强调亲缘、增饰社交、促进商业、点亮时尚等义项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些偃伏已久的传统节日,比如上元、社日、上巳、浴佛、天贶、中元等,在远乡僻壤或邻邦异域或有延续,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让它们满血复活,并融入时代的审美。古人对物候的描写也是本书的华彩段落,如蛰虫始振、鱼涉负冰等,都可以当作《诗经》来品味;而鹰化为鸠、腐草为萤等戏剧性书写,不妨当作《山海经》来意会,方可领悟上古神话般的丰沛元气和奇谲想象力。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终于与大家见面了。除了对书中所引古籍文字进行校订外,锦上添花的是知名画家澄子(赵澄襄)老师的绘画、剪纸和篆刻名家潘尔方先生的甲骨文篆刻和肖形印,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想象空间。这一红一绿两本袖珍的《岁时令节》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封面颜色,桃红柳绿,仿佛是男版女版,读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
除了作者杨荫深的原序,《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还有美食家、作家沈嘉禄、女作家石磊分别作的新序导读。为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对冷僻字夹注拼音,书名、篇名及目录等则采用中英文对照。封面书名“岁时令节”四个字取自当年初版本封面上的美术字体,历经七十多年岁月的浸润,依然质朴典雅。
《岁时令节》(插图校订珍藏本)是值得购藏一册作为旅途及枕边之必备,又可延伸为熏陶下一代的有趣教材。当作新春佳节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
更加完美。
《与岁月的亲》 文 /石磊
一年里,密密麻麻的岁时令节,气候之分,原是关于农事的深思熟虑,绵延至今天,与农事渐行渐远,流露的,已是一番沛然的山川诗意。岁月华丽,一寸一寸,美得让人心软无度。比如,正月立春,东风解冻;二月惊蛰,桃始华;三月谷雨,萍始生;四月小满,苦菜秀;六月大暑,大雨时行;八月白露,群鸟养羞;九月寒露,菊有黄华。到了腊月除夕,一派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年华至此,果然浩浩荡荡,神完气足。
中国人的一年,委实是忙碌的,与岁月送往迎据,频频游戏,说不尽的亲昵。正月里,四川泸州的舞狮子原是如此玩弄的。戏龙者赤身跣足,盘旋跳跃,口含橄榄,以解热毒。及至龙灯烧剩一蔑筐,戏龙灯者乘隙潜去。与岁月,真有一抹留她如梦,送她如客的飒然。人在天地岁月里,昂然凛凛,不卑不亢,真真好极。
上元张灯,始于唐而盛于宋。燃千灯,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韵。祖宗的气魄之大,玩意之精,后世晚辈,望尘之余,莫及得很。
西湖人家,于立夏之日,爱烹新茶,制细果,分送亲眷邻里。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若茉莉,林檎,蔷薇,桂蕊,拿哥汝瓷瓯盛了,繁华侈丽,何等的流金岁月。
立秋日子,吃瓜豆,咽井水,澹泊苍秀,人世与岁月的呼应唱和,曲曲合拍,句句有深情,于跌宕中,彼此懂得,不离不弃,方得地久天长。
行至中元,却是与岁月的慈悲酬唱。寺寺诵经咏灵,使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宋朝皇家,此时此刻,知道遣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而小小的地方官府,亦识得,于税务厅铺排酒水,以享江海鬼神。彼此的尊贵敬畏,门庭往还,是岁月的辗转轮回,亦是人世的生生不息。
岁月壮丽,人于其中晨昏起居,浣衣食饭,一件一件,细碎忙碌,是头头是道,亦是井井有条,或津津有味,或沾沾自喜,总是无限的亲。中国人的平安喜乐,日月同辉,都在这幅长卷子里了。
而我最爱,是这幅卷子,冉冉展到尽头,那个喧腾饱满的除夕的夜,以朱绳缀百钱,串成的压岁钱。得一挂,心安满,天地安详。
是为杨荫深前辈《岁时令节》序。
插图校订珍藏本序 岁时令节中的暖意/沈嘉禄
插图珍藏本序 与岁时的亲/石磊
原序/杨荫深
岁时
立春
元旦
财神日
人日
上元
社日
上巳
清明
浴佛节
立夏
端午
天贶节
伏日
立秋
七夕
中元
地藏王生日
中秋
重阳
十月朔
冬至
腊日
祀灶日
除夕
附录(一)气候集解(二)十二生肖考
编后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新华社】半个多世纪以后,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上海辞书出版社将《事物掌故丛谈》重新排印面世,鲜活地再现了市井生活的丰富与真实。
【人民网】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的杨荫深先生,在科学考据的基础上,对于遗失的节日习俗、神秘的鬼狐现象、有争议的神仙事物、金鱼排队的魔术表演等进行了还原、澄清、揭秘。《事物掌故丛谈》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市井写真,妙趣横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报】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的代表作,初版于1945年。全套包括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等9册,其内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500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
【解放日报】上海辞书出版社近日重磅推出年度民俗文化精品图书《事物掌故丛谈》。其内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
【新民晚报】《事物掌故丛谈》全套包括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册,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了古今中外众多典故常识。
【劳动报】古人之雅致生动、闲情逸趣、奇思妙想、原始本真无不穿越古今,跃然纸上。《事物掌故丛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新华书目报】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典籍,《事物掌故丛谈》全书引用的典籍著作达百余种,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掌故与事物一一对应,纠正前人误谬不计其数,读后顿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由此可见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因此其史料价值和考据价值也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