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水浒琐语(精)/知趣
0.00     定价 ¥ 6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4021538
  • 作      者:
    常明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权力”和“人性”这两个关键词,细读水浒,语言通俗流畅,不乏独到见解。

展开
作者简介

 常明,笔名雨亭,代表著作《先秦诸子述林》,在《语文学刊》《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致语一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说,古本《水浒传》的每一章回前面是有“致语”的,只是后来在郭勋刊刻时被删去了。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发凡”说,这些“致语”中有“灯花婆婆”等故事。所谓“致语”,大概就是过去说书人演出开始时所说的一些话,权当每回故事前的引子。我听单田芳、田连元诸先生所讲评书,已经是没有“致语”的了,倒是近年郭德纲的一些单口相声和评书里恢复了一些旧观。
   我的这些文章是一面写在博客里,一面利用音频传播的,顺序是先有文稿再有音频,算是自己做节目。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也会讲一些“致语”,发表一些观点,有些是涉及关键问题的,有些只是闲话,总的来说,是我读《水浒》时不断产生的新想法。现在回看起来,这些想法中,有一些仍有保存价值,是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我撮要记录在这里,算是本书的篇前“致语”。
   如果让我来推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给大家读,我会推荐《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封神演义》和《三侠五义》六种。前四种胜在叙事,《封神》胜在情节,《三侠五义》兼而有之,只不过叙事的格局远远不如《水浒》和《红楼》那么宏大。在这六部书里,《红楼梦》我读得最多,《水浒传》在其次,但论到讲评,还是《水浒传》更为适合。一则这部书的格局大,可以阐释的角度多;二则这部书的读者多,大家对于它的情节都有基本了解。
   但正因如此,市面上解读《水浒传》的书已经有很多,有些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但另一些——我不客气地讲,只是哗众取宠而已。诚然,我不能保证我对《水浒传》的解读一定是正确的,但我可以确定,我的路径是端正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认知,观点可以商榷,但是方法必须严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书,试图用索隐的办法,找到《水浒》中的蛛丝马迹,把它解释成为一部充斥着阴谋、权术乃至为官之道的书。我不否认,文学研究中可以有“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得以成立的前提是遵从学术的规范和原则。
   所以在说《水浒》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简单点说,它是一部有一定历史依据,而由文学家创作出来的书。说《水浒》有历史依据,是因为它的故事在《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就能看到影子,而且在《水浒传》产生之前已经有大量的水浒题材戏剧出现。所以《水浒传》里的人名,很多在上述文字资料中已经出现了,因此我们对这部分人名没有做深度解读的必要;但是作者原创的一些名字,我们确实应该加以深入分析。此外如智取生辰纲、坐楼杀惜等故事情节,也是之前的水浒戏中既有的。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作者如何设计情节,这些情节又怎样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不应该纠结于故事本身是否应该存在。
   当然,《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原创情节,比如《大宋宣和遗事》里只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完全没有对鲁智深性格的刻画;林冲只是运送花石纲的十二个指使之一,并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迹;而武松杀嫂、石秀“杀山”等故事都是在前代文学中找不到演化痕迹的,很有可能出于作者的独立创作。而元剧里的李逵吟诗、燕青博鱼、五虎下山则在今本《水浒传》中完全不见了踪影。所以,《水浒传》终究是一本文人参与程度很高的小说,我们分析它的时候也应该从文学本身出发,而不必像研究《三国志演义》一样将很多注意力投放在故事的演进历程上。比如我们讨论为什么孙立、孙新屈居地煞,解珍、解宝位列天罡的时候必须从情节出发,而不能只说《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没有孙新的名字——这当然不是主要原因,否则作者只需要调换人物的名字就可以了。
   此外,受限于作者的能力,《水浒》不可能真如金圣叹所说“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在小说的前七十回中要完整刻俩出一百零八个英雄人物何其之难,而且又有武松、宋江等重要人物的场次需要集中安排(所谓“武十回”“宋十回”等等),作者不可能简省他们的章回,只得让小说里的人物都来凑数才能完成这个一百零八人的构架。而这些用来凑数的人物,不是形象单薄,就是安排牵强。今人往往觉得武松故事里的施恩和张青、孙二娘夫妇,以及鲁智深故事里的周通,卢俊义故事里的蔡福、蔡庆都不够做“好汉”的资格,那是以现代文学的目光批评当时文学。但对于作者而言,大概也只能如此处理。另外,作者受限于他的时代,难免有着一些与现代人格格不入的价值取向,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往往会让现代读者感觉难以理解。我们不能基于现代人的眼光与经验揣测小说人物,否则必定方凿圆枘,枉费心力。例如作者物化女性,仇视爱情,所以他笔下的好汉大多没有女色上的勾当,而远离女色也被视为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李逵监督宋江,不许他将扈三娘据为己有;听到宋江强占刘太公女儿的谣言,便气得砍倒忠义堂前的杏黄旗。凡此种种,自然就是出于上述原因。写宋江冷落阎婆惜,也是作者将宋江理想化的一种方式。不能因为他们的行为

展开
目录

内篇  《水浒》人物论
 致语一
 王伦之死
 晁宋关系之谜
 梁山NO
 玉麒麟悲剧的警示
 梁山的终身常委——智多星吴用
 林冲的命与高俅的运
 朱仝上山记
 惩恶的艺术
 强盗与佛
 虎!虎!虎!
 天捷星姻缘传奇
 李逵的强盗逻辑
 真假九纹龙
 打渔杀家
 姓潘的坏女人
 正说郝思文
 谁可以入伙?
 萧让:何谓文人?
 《水浒传》中的滥法与恶法
 扈三娘婚姻悲剧后的文学因素
 说“争竞”
 孟康的悲剧
 杀人的裁缝
 宋清的来路与去路
 曹正与禁军
 时迁的座次与梁山的绰号
外篇  《水浒》故事论
 致语二
 元年,春,王正月
 林冲与陆谦——办公室里的友情
 杨志:生辰纲事件中的可怜人
 梁山的囚徒
 潘金莲道德的沦丧之路
 宋江游记
 从杂剧到小说——李逵的形象演变
 祝彪改制与祝家庄血案
 誓书铁券与柴氏家族
 史进对少华山的价值
 梁山好汉排排看
 谁在反对招安?
 袍带与短打
 《水浒传》的成书
 招安以后
 《水浒传》的另种结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