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标是探寻自晚清以来黄梅戏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动力因素,具体研究了黄梅戏的历史基质、美学转层、文化认同和现实发展四大问题。首先,解读黄梅戏文化孕育与发展的历史阶段过程,探寻其原生美学特色;其次,探讨黄梅戏突破区域差异与传播阻隔的“解域”性质,考察在此过程中黄梅戏表意系统的扩展及其精神价值的转层;再次,对黄梅戏在跨区域传播中的文化语境、场域构型与新型范式展开研究,探索其文化记忆与当代表征形态;最后,借鉴历史经验,研究时代共有意义空间及拓展趋势,结合当代文化思潮、艺术市场体制、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行黄梅戏发展的当代适应性分析,提出黄梅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发展与传播策略。
本书引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是一本具有学理性与史料性的黄梅戏研究资料,适合于从事艺术文化传播研究、戏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及黄梅戏从业人员作为案边参考;同时,本书行文生动流畅,并配合图例,可读性强,兼具学术性与通识性,对于广大黄梅戏爱好者与当代大学生亦有普及传统艺术文化的美育价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