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成人 何以知天: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集(人文卷)》:
综上所述,感性思维保证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通过想象力产生构想,再通过创造力实现构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想象抽象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创造力对我们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与物质材料进行加工,从而构成了人类对外界环境的输出过程,即感性的根本作用——创造世界,改变世界,顺应不同的时间尺度,求新求变。感性冲动是追求美的过程,多见识,多领悟,多感受变化,正如席勒所讲,感性冲动就是“生活”①。
而锻炼感性的手段就是艺术,创作艺术或是鉴赏艺术。例如油画艺术,需要我们根据现实世界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结合创作的意图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感性得到充分的表达。想象力结合我们曾经见过的道路、河流、桥、山峦,抽取它们的主要意象,通过创造力的体现——“无界渐变着色法”“晕涂法”,再加上感性艺术的最高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产生的一位黑衣女性形象,就构成了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蒙娜丽莎》。
又如音乐艺术,用想象力定义山的巍峨,水的湍急,用创造力来具象化这样的自然伟力,就成了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诸如种种,不计其数。世间艺术绝不仅这些,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即为艺术。诗人杜甫因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而鸣,音乐家聂耳为国家忧患,个人愤懑而鸣,画家凡·高为落魄潦倒,无人赏识而鸣。世界不平数不胜数,鸣不平为艺术,见不平生感性。鉴赏艺术就是倾听他人不平之音。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倾听,终能拥有感性之耳。
可人光有感性不行,只知“输出”,终会枯竭,只知欲望,又与禽兽何异。人之所以能超脱于飞禽走兽,成为另一层次的生命,在于人有理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不仅竭力追求抽象的、变化的艺术之美,也在拼命地追求永恒的、普适的、精确的真理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假说演绎、控制变量等等方法去探索某种事物或是思想的某些性质。这就是理性带给人最重要的能力——“探索”。“探索”能力让我们对“事物”的性质有所了解,进而可以衡量事物的价值。在现实层面上,我们可以发现金的化学性质比银更稳定,产量更稀少,所以价值比银更高。五个苹果比三个苹果多,所以5比3大。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分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注重最重要的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兼顾,进而评价一个方案的可行性。在精神层面上,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史上不断追求进步,探索形成了独属于这一物种的道德规范。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单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个人意志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人们选出其中较为重要,或是后果较为严重的由国家保证实施,称为法律。这样的探索过程正是理性的体现。
如果说感性赐予了这个世界每种生物的主观意志,那么理性就是赋予了世界上各种事物或思想的客观存在性质。理性让我们去探索,去寻找这世界永恒的真理之美,去揭开覆在“客观规律”脸上的面纱。看看那些理性的杰作吧,黄金分割率让我们理解万物视觉之美,万有引力定律让我们想象宇宙浩渺之美,欧拉公式让我们了解数学的统一和谐之美。正如席勒想表达的,美有很多种,科学真理是美,艺术创造也是美,感觉上的愉悦快乐是美,感觉上的震撼也是美。一切永恒的、普适的、精确的科学真理都要归功于理性的探索。
不仅如此,理性探索真理的过程就是“输入”的过程,分析师在比较方案的可行性之前,掌握有关该方案的专业知识,以不同的客观条件作为过程的参变量,和客户认真探讨,详细分析客户的需求,通过抽象化把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和比较。这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些普适的体系框架,前人建立模型,我们只需将这样的模型“输入”我们的大脑,并且学会灵活使用,就能用几分钟解决前人花几十年才解决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