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青藏高原来了科考队 挺进第三极
0.00     定价 ¥ 3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72232138
  • 作      者:
    杨丰美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挺进第三极》一书,集中描写科学家们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 “极地”充满危险,却也美妙绝伦。科学家们行走在艰险里,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却也收获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太阳照耀下,冰雪闪着晶莹的光亮,那些光亮如星星般璀璨,照耀在我们的生活里,照耀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于是,我们跟着科学家走向“极地”,去采撷一片极美的光亮。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丰美,湖南浏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南报告文学》编辑部主任,长沙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长篇报告文学《先声》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湖南报告文学》等多种刊物。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珠峰旗云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20世纪30年代,一位气象学研究者到青藏高原能做什么?
“独行侠”徐近之在拉萨八廓街房顶上第一次放上了量雨筒,又在当地建起了高原上第一个测候所。
徐近之是民国时期的地理学家,也是地理学界早期进藏的先驱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青藏自然地理资料》对后世研究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那时的青藏高原上,条件极为有限,没有可以直接测量海拔的好办法,而徐近之又必须测定海拔,怎么办?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灵感。“咦,随着海拔的升高,沸点也会不一样,那么,是不是可以用沸点的高低换算出海拔的高程呢?”徐近之自个儿嘀咕着。
这法子自然是可行的,也帮了徐近之不少陀。后人将他这套方法称为“煮沸法”。
再往上,就是珠峰地区了。在这座世界最高峰的面前,徐近之像其他所有虔诚的卫士一样,不自觉地仰起了脑袋。闯入眼帘的,是一座白皑皑的高峰,望不见顶,仿佛是直接插入了云端,多么肃穆和冷峻!他细细观察着,期待看到山峰之外的其他景物,直到一朵朵可爱的白云闯入他的视野。啊,还有这么可人的“小家伙”,徐近之完全被云朵吸引了,他顾不得身体的不适,追着云朵的方向跑,云朵仿佛化成了一个个问号,“问号”又跑进了徐近之的脑子里。“这云朵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不断问自己。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容易。徐近之是花了多少时间,经过怎样的艰难跋涉才找到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最后他找到了答案。在他留下来的资料里,我们看到他对这一天气现象做了详细的记录,他写道:
珠穆朗玛峰东南面上升的潮湿气流和强烈的西风相遇时,山头遂有向东伸出的旗状云。
在这句话中,他不仅讲明白了云朵形成的原因,还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旗状云。这就是科学家对珠峰“旗云”的首次记录。
再后来,徐近之继续行走,继续探索。奇妙的极地和高峰也回馈给了他变幻莫测、神秘万千的新景色。
二、黄金搭档
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的办公室里,刚刚完成一本黄土研究书稿的刘东生正在冥思苦想。
后来被誉为“黄土之父”的刘东生,此时研究黄土已整整十年了,他心中存了一个大大的疑问:我国的黄土与青藏高原及其高耸的冰川有没有关系?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得去青藏高原走一趟!
正当他想得入神时,咚咚咚,敲门声响了起来。一开门,原来是老队友施雅风!大名鼎鼎的施雅风是我国冰川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冰川研究的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刘先生,我刚刚接到任务,要组建一支科学考察队配合中国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先生您!可愿同往啊?”施雅风屁股还没坐到椅子上,就欣喜地将此行的缘由抛了出来,他实在是有些激动。
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刘东生正在为心申的疑虑犯难,没想到机会就来到了面前。“当然,当然!”刘东生满口答应着。
这两位学界的翘楚一拍即合。得到了刘东生的支持,施雅风匆匆忙忙赶到竺可桢那里,跟他作了汇报。
P6-8
展开
目录
引子 晶莹剔透的冰雪光
第一章 艰难的拓荒
珠峰奇遇
登极取义
高山之巅的大气环流
关键年
神奇的石头
地球深处的回音
钻取海拔最高的冰芯
攀登国际“高峰”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