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冷太阳:昌耀的诗
0.00     定价 ¥ 59.9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0678800
  • 作      者:
    昌耀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当代诗人。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负伤离开朝鲜,在河北荣军学校完成高中学业。1955年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而至青海。1979年复归文坛。代表作有《良宵》《慈航》《斯人》《哈拉库图》等。出版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编者:程一身,原名肖学周,河南人。本世纪初就读于北大中文系。著有诗集《北大十四行》,专著《朱光潜诗歌美学引论》《为新诗赋形》;译有《白鹭》《坐在你身边看云》《欧洲故土》;主编“新诗经典”丛书。组诗《北大十四行》获北京大学第一届“我们”文学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总  序

胡少卿


时至今日,大学里的文学教授还是可以坦然地说自己不懂新诗而不必感到羞愧,对于自己在古典诗歌方面的短缺则会竭力遮掩。这样日常的例子深刻说明了新诗的群众基础还多么薄弱,新诗尚未成为我们基本知识素养所要求的一部分。尽管新诗在文学史上驱逐了古典诗歌,但要想真正深入人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如果把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白话诗八首》作为新诗的起点,新诗的历史刚刚走过一百年。和拥有三千余年历史的古典诗歌相比,新诗尚处于婴儿期,它还主要是一个写作和教学圈子里的事。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来看,人们推崇的依然只是古典诗歌,他们阅读或写作古典诗歌,用以抒怀或酬唱赠答。如果能有效统计,当代写作古典诗歌的人,其数量可能比写作新诗的人多得多。

除了外部受到古典诗歌的挤压,新诗内部也困难重重。诗人们各自占山为王,坚持认为自己写的诗就是最好的。新诗没有建立起良性的评价机制,对于写作质量的评定常常陷入趣味之谈和意气之争。由于新诗的写作几乎没有门槛(只需要会分行),我们可以发现身边有各式各样写诗的人。写作新诗成为像在朋友圈发自拍照那样泛滥的自恋行为。然而,真正的新诗写作是一场精神的冒险,是刀锋上的舞蹈。不能意识到这种严峻性的写作者,只是语言门外的闲汉。

为此,需要澄清两大问题。其一,古典诗歌和新诗的关系。新诗之所以取代古典诗歌,其内在的根本动力是,古典诗歌的体式已经无法有效表达复杂含混的现代感受。古典诗歌对应于古典世界的价值观、宇宙观。我们阅读古典诗歌的时候,会得到心灵的休憩,会收获单纯与宁静,但总是隔了一层。新诗则直接对应于现代人的“情绪焦虑场”,人的矛盾、分裂、渴望、迷茫都被刻写在更为自由跳跃的诗行中。两者的关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古典诗歌是后花园,新诗是起居室”——我们可以躲到后花园里修身养性,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起居室里的当下和日常。

其二,新诗的标准。毫无疑问,新诗是有好坏之分的,写出好的新诗是难的。古典诗歌有格律的体式做遮掩,纵使内容平庸,看起来也还是一首诗,而新诗因为在形式上无所依仗,简陋起来就会简陋得一览无余。新诗的标准从何而来?只能从已有的经典作品中来。对经典的认定凝结了一百年来最多的关于新诗的共识。在与经典作品的比对中,我们得以辨识某类诗歌写作的渺小,好比因泰山而识东山之小。新诗的标准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而是在经典作品的不断涌现中流动性地呈示。

正是为了回应上述两种关切,我们编选出版了这套“星空诗丛”。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新诗中最值得珍视的传统,确立新诗独立的价值空间。在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上,新诗已经确立了与古典诗歌不同的形态,已经诞生了一批有长久流传价值的作品,参与建设了富于魅力的现代汉语,许多诗人的努力甚至可以称得上壮烈。另一方面是为了确立好诗的标准,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系,让读者摆脱评判的混乱。在我们的筛选和认定中,关于好诗的价值判断已蕴含其中。

诗丛的几位编选者既是诗人,也是诗歌评论者,他们对于新诗有着长久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他们凭借自己的判断力,以严苛的标准甄选出新诗史上值得流传的诗歌和诗人。当然,有时候,经典诗人的真正杰作可能只有那么几首,但我们也可以看看他别的不那么杰出的作品,好比看到峻伟的楼阁下绵延的绿荫。

在每本诗选的后面,附录若干对诗歌、诗人进行解读的散文性文字,以利于读者的理解。

……

星空的光芒虽然微弱,但越靠近它,就越感到璀璨,越能被照亮。这就是我们和好诗的关系。

让“星空诗丛”照亮我们的精神路。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凶年”时期(1955—1967)

船,或工程脚手架

林中试笛(二首)

边城

高车

水鸟

水色朦胧的黄河晨渡

寄语三章

激流

群山

哈拉库图人与钢铁——一个青年理想主义者的心灵笔记

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这是赭黄色的土地

荒甸

筏子客

凶年逸稿——在饥馑的年代

我躺着。开拓我吧!

水手长—渡船—我们

影子与我

峨日朵雪峰之侧

良宵

夜谭

断章

家族


第二辑 “慈航”时期(1978—1984)

冰河期

雄风

郊原上

美人

乡愁

归客

楼梯

题古陶

车轮

雕塑

慈航

山旅

寓言

随笔[审美]

生之旅

莽原

湖畔

划呀,划呀,父亲们

轨道

城市

木轮车队行进着

鹿的角枝

日出

风景:涉水者

所思:在西部高原

在山谷:乡途

纪历

戈壁纪事

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

草原

垦区

背水女

天籁

雪乡

旷原之野

荒漠与晨光

河床

圣迹

她站在剧院临街的前庭

阳光下的路

古本尖乔——鲁沙尔镇的民间节日

寻找黄河正源卡日曲:铜色河

去格尔木之路

巨灵


第三辑 “斯人”时期(1985—1991)

雄辩

牛王

秦陵兵马俑馆古原野

斯人

意绪

高原夏天的对比色

钢琴与乐队

悬棺与随想

空城堡

头像

一代

一百头雄牛

穿牛仔裤的男子

人间

嚎啕:后英雄行状

金色发动机

躯体与沉默

造就的时代

冷太阳

广板:暮

眩惑

生命体验

立在河流

热苞谷

盘陀:未闻的故事

燔祭

内陆高迥

哈拉库图

故居

紫金冠

极地民居

僧人

江湖远人

头戴便帽从城市到城市的造访

圣咏

冰湖坼裂·圣山·圣火

91年残稿

这夜,额头锯痛

拿撒勒人


第四辑 “烘烤”时期(1992—2000)

痛·怵惕

圣桑《天鹅》

现在是夏天

一滴英雄泪

烈性冲刺

致修篁

傍晚。篁与我

烘烤

花朵受难

螺髻

晚云的血

一天

我见一空心人在风暴中扭打

在一条大河的支流入口处

堂·吉诃德军团还在前进

大街看守

一种嗥叫

播种者

罹忧的日子

人:千篇一律

享受鹰翔时的快感

小满夜夕

深巷·轩车宝马·伤逝

答深圳友人HAO KING

意义的求索

荒江之听

噩的结构

两只龟

面对“未可抵达的暖房”

致史前期一对娇小的彩陶罐


附录

昌耀自述

昌耀诗歌导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