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 1章 听音 1
1.1 日常听音 1
1.2 技术性听觉训练 3
1.2.1 将音频属性与感知能力联系起来:同构映射 8
1.2.2 提高领悟力 11
1.2.3 提高感知的速度 13
1.2.4 提高一致性 14
1.3 声音塑形 17
1.4 声音重放系统配置 19
1.4.1 单耳:单声道声音重放 19
1.4.2 立体声:双声道声音重放 20
1.4.3 耳机 20
1.4.4 耳机推荐 22
1.4.5 音箱推荐 24
1.4.6 环绕声:多声道声音重放 25
1.4.7 音频听觉训练练习 27
1.5 声级和听力保护 27
总结 30
第 2章 音色的平衡与均衡 31
2.1 音色平衡的描述 32
2.2 均衡的作用 32
2.3 混音用到的人工实时频谱分析仪(RTA) 33
2.4 对音色平衡进行塑形 36
2.4.1 影响频谱平衡的间接因素 36
2.4.2 监听器和音箱 37
2.4.3 控制室和听音室的声学条件 42
2.4.4 声压级和音色平衡 43
2.4.5 均衡 43
2.4.6 滤波器:低通和高通 44
2.4.7 图示均衡器 45
2.4.8 参数均衡器 45
2.4.9 搁架式滤波器 50
2.4.10 传声器的选择与摆放 50
2.5 准备开始技术性听觉练习 54
2.5.1 练习的类型 56
2.5.2 频率分辨率 57
2.5.3 频段数量 58
2.5.4 增益组合 58
2.5.5 Q值 59
2.5.6 频率范围 59
2.5.7 声源 59
2.5.8 均衡器的选择 60
2.5.9 声音文件控制 61
2.5.10 时间限制 61
2.5.11 键盘快捷键 61
2.6 采用EQ练习模块进行训练 62
2.7 推荐用于练习的录音资料 64
2.8 推荐使用的练习和测试顺序 66
2.8.1 1倍频程 66
2.8.2 1/3倍频程频率 67
2.8.3 时间限制 67
总结 67
第3章 空间属性与混响 69
3.1 感知到的空间属性分析 76
3.1.1 声源 78
3.1.2 声学空间和声场 82
3.1.3 立体声声像的总体特性 83
3.2 数字混响的基本结构模块 85
3.2.1 延时 85
3.2.2 混响 87
3.2.3 混响衰减时间 89
3.2.4 延时时间 90
3.2.5 预延时时间 91
3.2.6 数字混响预设 91
3.3 多声道音频的混响 92
3.4 软件训练模块 92
3.5 软件说明 94
3.5.1 软件训练模块 94
3.5.2 声源 95
3.5.3 用户界面 95
3.6 开始听音实践训练 96
3.6.1 延时时间 96
3.6.2 混响衰减时间 97
3.6.3 预延时时间 97
3.6.4 混合电平 97
3.7 Mid-Side矩阵 97
3.7.1 中间分量或合计分量 99
3.7.2 侧向分量或差分分量 99
3.7.3 练习:听辨Mid-Side(中间-侧向)处理 99
总结 100
第4章 动态范围控制 101
4.1 动态处理器中的信号检测 103
4.2 压缩器/限制器和扩展器/噪声门 107
4.2.1 门限 110
4.2.2 起动时间 110
4.2.3 释放时间 110
4.2.4 拐点 110
4.2.5 压缩比 110
4.2.6 电平检测时间 111
4.2.7 压缩器输出的可视化 111
4.2.8 通过压缩实现的自动电平控制 114
4.2.9 手动动态范围控制 115
4.3 压缩对音色的影响 117
4.3.1 起动时间的影响 117
4.3.2 释放时间的影响 117
4.3.3 压缩和鼓乐器 118
4.3.4 压缩和人声 119
4.4 扩展器和门限 120
4.4.1 门限 120
4.4.2 起动时间 120
4.4.3 释放时间 120
4.4.4 扩展器输出的可视化 121
4.5 开始技术性听觉训练 123
4.5.1 技术性听觉训练的类型 124
4.5.2 声源 125
4.5.3 推荐用于练习的录音资料 125
总结 125
第5章 失真和噪声 127
5.1 噪声 128
5.1.1 咔嗒声(Clicks) 129
5.1.2 喷口气流声(Pops) 130
5.1.3 接地哼鸣声(Hum)与嗡嗡声(Buzz) 130
5.1.4 外界声音 131
5.1.5 射频干扰(RFI) 132
5.2 失真 132
5.2.1 硬削波和过载 136
5.2.2 软削波 137
5.2.3 量化误差失真 138
5.3 软件练习模块 140
5.4 感知编码器失真 140
5.4.1 练习:线性PCM与编码音频的比较 143
5.4.2 练习:减法 144
5.4.3 练习:Mid-Side处理的音频编码听评 144
总结 144
第6章 振幅包络与音频编辑点 145
6.1 数字音频编辑:源—目标技术 145
6.2 软件练习模块 149
6.3 练习的重点 152
总结 154
第7章 声音的分析 155
7.1 对于音箱和耳机声音的分析 156
7.1.1 总体带宽 157
7.1.2 频谱或音色平衡 158
7.1.3 听觉感知的声像 160
7.1.4 空间感、混响和基于时间的效果 162
7.1.5 动态范围和电平变化 163
7.1.6 噪声、失真和编辑点 164
7.1.7 缩混中各成分的平衡 164
7.2 范例分析 166
7.2.1 Cowboy Junkies:Sweet Jane(1988) 166
7.2.2 Sheryl Crow:Strong Enough(1993) 167
7.2.3 Peter Gabriel:In Your Eyes(2012) 168
7.2.4 Imagine Dragons:Demons(2012) 169
7.2.5 Lyle Lovett:Church(1992) 170
7.2.6 The Lumineers:Ho Hey(2012) 171
7.2.7 Sarah McLachlan:Lost(1991) 172
7.2.8 Jon Randall:In the Country 173
7.2.9 Tord Gustavsen Quartee:Suite(2012) 173
7.2.10 Yo-Yo Ma、Stuart Duncan、Edgar Meyer、Chris Thile:Attaboy 175
7.2.11 练习:将专辑的原始版本与重新进行母带处理的版本进行比较 175
7.3 声音的图示分析 176
7.4 多声道音频 179
7.4.1 中间声道 179
7.4.2 环绕声道 180
7.4.3 练习:同一录音的立体声缩混与环绕声缩混的比较 181
7.5 高采样率音频 181
7.6 音频水印 182
7.7 听音过程中的偏见 183
7.8 练习:音箱监听与耳机监听间的比较 186
7.9 练习:媒体播放器上的声音强调装置 187
7.10 对声学声源的分析 188
总结 19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