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营隧道检测评估及维修处治技术》:
2.企业管理型
企业管理型是指借鉴国外经验,引入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机制,实行特许公司制管理。有的省设立一个特许经营总公司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管理,并以每个高速公路项目成立分公司进行管理;有的省直接以每个高速公路项目成立特许公司进行管理。该体制完全采用企业公司运作方法,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虽受上级部门或董事会、管委会领导,但本身是较完善的经济实体。这种体制在人事、财务、经营等方面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权,易于通过自主经营实现自我发展。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河北、北京等省市就采用这种体制,即成立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但由于公司的性质,无法行使行政权力和体现政府管理职能,路政、交通安全等管理需要委托受权或派驻。
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型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型是指在机构设置及经费使用上基本沿用事业管理型模式,在财务核算上借助了公司核算方法的某些优势,并根据核算方式的侧重不同,形成准事业型或准企业型的管理,如安徽、上海就是采用这种体制。这种体制综合了上述两种体制的优点,便于行使政府职能,有利于搞活经营管理。在一定的时期内,该体制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在用人、权责、管理机制等方面无法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独立运作,易造成大量冗员、资金浪费等现象。
4.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在高速公路建设刚起步时,有的省份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采用不同的项目由省交通厅下属不同的机构实施管理,出现了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江苏、甘肃等省采用这种管理体制。
(三)行业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行业管理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高速公路实施的一种行政性管理。高速公路行业管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高速公路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规划指导、法规建设、监督检查、市场培育、协调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体制可分为如下两类:
1.行业归口型
行业归口型是指一个省只有一个公路行业管理职能机构,由省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派出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该公路管理机构既是一般公路的行业管理机构,又是高速公路的行业管理机构。法国的公路局内设有高速公路特许公司监理部、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养护处、安全和用户服务处等机构,负责行业管理。
2.行业独立型
行业独立型是指在设置省一级公路管理机构的同时,另行设置高速(或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形成“一省两局”。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的行业管理分别归口于这两个局。
(四)建设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管理与运营管理两个方面。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与运营管理是否由同一个管理机构实施,分为如下两种模式:
1.建、管一体型
建、管一体型是指从规划、设计、筹资、贷款、施工直至收费还贷、养护维修、经营管理均进行全权负责。这种体制具有较好的统筹兼顾性,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及服务水平,增强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经营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体制一般具有兼容集中管理型或企业管理型体制的功能,可以形成极富活力的运营管理模式。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采用这种体制。
2.建、管分离型
建、管分离型是指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筹资、建设管理由专门机构负责,高速公路建成后,则由另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工作。这种体制有利于高速公路的专业化管理,有利于集中精力研究各项管理业务,提高管理水平。但此种体制在建设后转入管理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适应期,且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衔接性、主动性相对较差。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一般属于这种管理类型。
(五)交通管理体制
由于交通管理体制历史演变过程较长,情况较为复杂,内容也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和高速公路管理需求分析,高速公路管理应该具有集中管理的行政隶属体制、企业型的效益核算体制、归口型的行业管理体制、一体型的建设管理体制和统一执法的交通管理体制的特点。概括地讲,高速公路管理应采用垂直领导、企业管理、行业归口、建管一体、统一执法的管理体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