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0.00     定价 ¥ 16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6124367
  • 作      者:
    王姝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瞿林东,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该系中国史学史专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原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学的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出版《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等专著、论集;主编《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卷本)、《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三卷本)、“马工程”教材《中国史学史》、《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三卷本)等书;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评论四百余篇。201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瞿林东文集》(十卷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随着史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批评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开展起来。先秦时期史学批评意识开始滋生,两汉时期出现自觉的史学批评。史学批评关系着史家对史学的认识,这一时期的史学批评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关于初步发展的大概情况,如评论史书、史家、史学问题等方面,前文中已有说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批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学术思想活跃的环境中,表现出了广泛性的特点,它不仅表现在文中论及的评论对象、形式、主体上,而且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时间及空间上看,这一时期史学批评在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南方与北方的史学批评也都获得了各自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段史学批评的发展情况来说,三国时期史学批评主要出现在官修史书的过程中,评论的内容是官修史书所需的史才、史官的素养、史书的作用等,比如三国时期孙吴的华覈对官修史书的认识,在三国时期的史学批评中具有代表意义。同时,这一时期的其他史书,如孙吴谢承的《后汉书》、孙吴薛莹的《后汉记》、曹魏王沈的《魏书》、曹魏鱼豢的《魏略》、蜀汉谯周的《蜀本纪》等史书,多已亡佚,在后人注书、辑佚时偶有收录,他们对史学的评论保存下来的较少。
  西晋时期,围绕官修史书而展开的史学批评继续发展,特别是对史书的体例问题有多次讨论,具体来说是国史的断限和史书结构,如西晋朝臣多次就国史撰修问题作出讨论。同样在这一时期,私家修史兴盛,史家重视史书保存史料的作用,他们指出前代史书撰修中的讹误,并关注史书在流传过程中的亡佚现象,积极选择不同的史体撰史,并评价此前史家的撰述,如陈寿重叙事,就是在撰修史书的过程中对史书记载内容的完善。这一时期对史家的评论,大抵围绕的是司马迁、班固的史才及作史态度,如张辅论马、班,张华评陈寿,等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史学批评内容与西晋时期较为相似,如袁宏撰编年体史书重视人物的记载、干宝重史例等等。
  与前一阶段相比,南北朝时期官修和私撰史书中的史学批评思想都有发展且更加活跃,另外,史学批评理论思考的趋向性更强。在官修史书中,仍然存在对史书体例、体裁的讨论,特别是关于史书的内容、结构,刘宋、萧齐、北齐史家对此发表过看法。另外,这一时期对多种史体的思考较前一时期更为丰富且更加深入,如裴松之对史注的认识、释慧皎对传记体的认识、李彪对皇朝史的认识等等。
  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史学批评都有发展,但讨论的重点不同,特别是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总体上看,东晋、南朝的史学批评有了更为广泛的评论对象,并形成了史学批评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南方的史学批评多途发展的特征和理论化倾向更为明显。而十六国和北朝的史学批评特别关注官修史书的作用,北方史学批评所强调的问题基本都围绕国史撰修展开,对国史之外其他问题的评论,数量不多且评价内容比较具体。
  南方的史学批评有的针对国史撰修展开,但是它更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史学批评的形式多样化和史学批评的内容理论化两个方面。在史学批评的形式上,南方史学批评的形式有大臣的奏疏、国史的序录、史书的注释、人们的群议,以及私撰史书的叙录、专文、专篇等形式。从史学批评的内容上来看,不仅包括对某个史家或某部史书的评论,还有对史书体例、史官群体和史学整体的认识。比如,西晋杜预注《春秋左传》,他对史书体例的分析和强调,促使之后的史家对史书体例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对史书体例的评论也越来越多。南朝刘勰在论述文章之道时,设《史传》篇,从整体上考察并评论了史书发展的历程、史学的作用、史书编撰的方法等问题,这里不再只是对史家、史书个体的认识,而是作出了整体上的论述。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时代特点与史学面貌
二、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

第一章 学术思想的活跃与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活跃
第二节 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

第二章 关于《史记》《汉书》与《三国志》的评论
第一节 关于《史记》的评论
一、谯周《古史考》提出的问题
二、葛洪对《史记》的评论
三、裴驷《史记集解》关于《史记》的评论
第二节 关于《史记》《汉书》的比较与评论
一、张辅论《史记》《汉书》之优劣
二、范晔论《史记》《汉书》的得失
第三节 关于《三国志》的评论
一、晋人对《三国志》的评论
二、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释与评论

第三章 史家关于史书体例、体裁的评论
第一节 “史例中兴”与关于史书形式的讨论
一、所谓“史例中兴”的含义
二、杜预关于《春秋左传》体例的见解
三、干宝、邓粲关于史书体例的评论
第二节 官修国史“条例”的讨论与史学批评
一、西晋史家对本朝史起元的认识
二、南朝史家对国史立纪、传、志标准的讨论
三、北朝史家论史书“条例”
第三节 史家对多种史书体裁的认识
一、史家对多种史书体裁认识的初步发展
二、关于编年、纪传二体的评论

第四章 关于史书内容与史学批评
第一节 论叙事与记人
一、陈寿善叙事
二、袁宏重记人
第二节 关于史论的认识
……

第五章 关于史家素养与史学批评
第六章 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文心雕龙·史传》篇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批评的三个特点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