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来源于大海的身世(溪上文学年选2019)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2641578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来来》《二十万(外一篇)》《瓦解》《山花烂漫》《一碗鱼汤(外一篇)》《自由落体(外一篇)》《陪床琐记》《没有被光抓走的人》《湾上故事》《黑鸽子》《生命之重》《秋浓》《南方的湖,北方的塘》……《来源于大海的身世(溪上文学年选2019)》是一本宁波慈溪作家2019年度优秀作品精选集。
展开
作者简介
方向明,1966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散文、小说、评论散见《人民文学》《十月》《散文选刊》《文学港》等期刊或选本,著有散文集《西皮散板》,点校旧体诗集《胜月吟剩》,主编《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猫眼
梅姨踏上舜江府老城的一条小巷时,一只猫蹿出来,从她脚边一溜而过,大概跑出十来米的样子,又在一根石柱下蹲身回望,眼睛圆圆的,一动不动,看着梅姨走近,然后“喵”的一声,往里一蹿不见了。
这条小巷显然经过了修饰。有些人家的檐下,挂着红灯笼。门框四周刷过白,门则刷成了黑色或者暗朱色。桥上莲花托底的石柱上,放着花花草草,花茎垂下来,随风飘荡——与五十年前全不一样。那时,门板上的漆斑斑驳驳,门口生着煤炉,烟熏得人直咳嗽。她每次经过时,总要小跑几步。
她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五十年前,她从这里离开,去了香港。在纽约,她长年租住在公寓里,有过一段似是而非的婚姻。保罗比她大二十岁,就像当初老师比她大二十岁一样。这是一个劫。她做姑娘时,她妈给她说过,称骨算命,她只有二两三钱。
到了老年,最难熬的是皮肤发痒,吃过不少西药,还是痒得彻骨。也曾去唐人街配过中药,在公寓里煎熬,药香飘得到处都是。夜里,总是睡不安稳,老是感觉有虫在爬。早年.她换过许多公寓.来不及买床.或为了搬家方便,常常席地而卧。保罗不在之后,她也曾换过公寓。最初,也没买床。一夜开灯时,大大小小好几只蟑螂从她身边爬过,她不由大叫起来,不断用鞋子拍打。蟑螂跑进了缝隙里,她惊魂未定,谁知,一会儿蟑螂趁她一个转身,又爬了出来。她又尖叫起来,慌得穿上高跟鞋猛踩。第二天,她就立马买了一张床。床上固然没有蟑螂,但疑心有许多螨虫,或者,房子里有蚂蚁?她总是感觉痒。熬了一个礼拜,她再也不能忍耐。于是,又换了一家公寓。可是,搬床的成本比新买一张还要贵,她就扔下了这张床。她在无数次搬家中,不知遗弃了多少张床。她给几个朋友都说过公寓里闹虫灾。他们对此不是淡然置之,就是怀疑她有心病。她也不争辩。人最难逃避的是宿命。记得那次老师握住她的手时,正好一条毛毛虫从横梁上掉了下来。她惊叫的时候,听到了楼梯上的脚步声,师母端着桂花圆子上来了。
这条虫困扰了她一生。去年开始,她搬回了香港。她不断吃中药,虽没什么大效果,但似乎好些。上半年祝晓童来香港参加一个油画展,特地来看望她,告诉她,舜江市把他家的老宅征为“祝敏之艺术馆”,下半年要举办一个“祝敏之油画展”,遍邀海内外亲朋好友与会。祝晓童邀请她到时也共襄盛事。她没答应也没拒绝。这些年来,老师祝敏之和师母朱桂芳已淡出她的内心很久了。
第二天是正式的典礼。前一天黄昏,她在小巷徘徊了很久,在“祝敏之艺术馆”的大门前,她怎么也没有找到当年的老宅。她疑心老宅已经被推倒了。她在参加典礼时,不断探看各个角落。院中的两缸荷花,只有茎叶。那株藤萝,还没爬上架子。这些都不是旧物。她发现,艺术馆是全新的。一直走到最里面,才发现还有三问老楼房。对,那才是祝家的老宅。但是比原来新多了,显然经过了整修。
走进老宅,她怔悚了一下。墙上老师的目光,直视着自己,就仿佛当初他盯着自己看。作为祝敏之的高足,她的油画博得了老师的激赏。当年在舜江大学,她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师母总是打电话给她:“你快来吧,你来了,他才能画下去。”她每次来到祝宅,总要先向师母问安。那时,祝晓童还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脑后留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师母总是把它折起来,然后用橡皮筋把它绑住,免得被别的小朋友拉扯。“快叫梅姨!”“叫姐姐就够了!”她总是这样说,然后用手指勾一下晓童的鼻子,晓童就会跟上去。“乖,爸爸在画画,你别上去!”“我要跟梅姨玩!”但师母还是把他抱了下来。
她下来时,总是忐忑不安。她有时下楼梯前,在门口站一会儿。到楼下时,师母总是笑着走出来,“小梅,我炖好了莲子汤,你吃了再走。”“不了,不了!”她有时跑掉,有时留下来。若是每次跑掉,未免太着痕迹了。“敏之,敏之,你休息一下,下来吃碗莲子汤。”如果老师不下来,晓童就喊:“我和梅姨把莲子汤都吃完了!”这时,老师就下来了。老师吃莲子汤,师母看着他。师母不吃,她偷眼看师母。师母的脸很圆润,白白的,头发挽着髻子,穿着月白色的碎花底的旗袍。她的眼总是笑盈盈的,透明如水。“你们画好了吗?”师母像是对老师说,又像是对她说。她在楼上,师母很少上来。老师一直不作画,只是看着她。她知道老师的意思。她看到地上有许多揉掉的纸头。“老师,我来给你调颜料!”有她在身边,老师画画如有神助。有一回,老师也是这样一直看着她,然后说:“小梅,我们一起去巴黎吧。”
她下楼来。“画好了?”师母走出来,说,“小梅,师母给你织了一条围巾,你试试看!”她说:“不了,师母,多不好意思,你还是给老师织吧。…‘他也有,他也有!”她示意了一下毛线篮。毛线篮边蹲着一只猫,它抬头看着自己。“去!”师母随手挥了一下。“喵!”猫叫了一声,满是无辜,让人不忍赶它走。“谢谢师母!”她向她鞠了一躬。那是一条火红的围巾,她喜欢极了,可是她的心很乱。
她好一阵不敢再上祝
展开
目录
小说
岑燮钧小小说选
果壳状的微笑
闪小说六题
来来
二十万(外一篇)
瓦解
山花烂漫
一碗鱼汤(外一篇)
自由落体(外一篇)
散文
陪床琐记
没有被光抓走的人
湾上故事
黑鸽子
生命之重
秋浓
南方的湖,北方的塘
雨天读书
情死
广陵踪(选二)
访徐志摩故居
子陵村里故人迹
鸣鹤怀古
西泠改制亲历
“胡卷首”侧记
从瑞云楼到横山庙
在爱与梦中飞翔的超越者
匠心
老墙门
杜湖岸边
路过

情系上林湖
总有杨梅人梦来
王灵官外传
金月亮
致我的母亲
帮老娘种菜(外一篇)
拜访恩师记
那人那事
街头郎中
大雅无伤——纪念范无伤先生百年诞辰
追怀来新夏先生
诗歌
俞强的诗(组诗)
飞白诗歌(组诗)
寒寒的诗(组诗)
沈建基的诗(组诗)
来源于大海的身世(组诗)
标本车
等着我吧,我会捧着阳光回来
一棵树的沉思
人生絮语
秋意(组诗)
路过黑夜(组诗)
月光,是一封打开的情书(外二章)
老街(外二首)
当我学会了你教我唱的那一首歌
岁月
童年天堂
岗墩
若水餐厅(外二首)
灯赋(组诗)
当我垂下眼睑的时候
一个背着背包的女人
种下爱的甜度(外一首)
一只多事的蚂蚁,悄悄种下了光(组诗)
母亲的脚步
我相信
蜡梅(外一首)
爱情故事(外二首)
鸟的抒情(组章)
评论
恭送黑夜的孤独——读《活着若无不妥》
不负青春不负诗——读飞白《活着若无不妥》
参与诗性对话的难度——读《活着若无不妥》
溪连接海的执着——读俞强诗集《在连接线》
发现个人内部的人性景象——读胡新孟小小说
岑燮钧小小说的悲悯情怀
悲伤里有盼望,孤独中有默契——读施双玲《摩天轮》
存在之惑:我从哪里来
——方向明《故乡书》原乡叙事中的多重观照
平淡而绚烂——读岑玲飞散文集《卸妆》
寻常书中有精彩——读俞白桦散文集《那时候》
把平凡的日子过成金子——沈国华散文集《这日子》序
苦难和风流酿成怀旧的老酒——读朱晓军《大国粮仓》
编后记:读稿札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