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花》:
金秋十月,水稻黄澄澄一片,知青们到地里收割成熟的稻子。他们从来没干过这样的农活,他们不因为自己有知识、有理想而自负,而是很虚心地向当地人民学习。他们的脸晒黑了,手磨出了血泡,但他们忍耐着、坚持着。他们在田地里洒下劳动的汗水,终于学会了割稻子等农活。
转眼到了冬季,县水利局对杨显永清沟跨唐徕渠涵洞进行重建。县农场在各队抽调青壮年,新来的杭州知青也组织了五十多名青年男女,一同去施工现场,当时我们就住在杨显村各个农户的家中。永清沟涵洞重建,我们的任务是挖取土方。挖沟开口宽五十米,穿过唐徕渠长一百二十多米,深挖五米。挖沟的工具主要是架子车、铁锹、锨、洋镐。记得有一个男知青,他叫杨健,稍高的身材,身体壮实,戴副眼镜,性格内秀,实干寡言语。他拿把方铁锹,挖土往车上装,铁锹磨得亮铮铮的。平时一有空,他就拿块砂石磨那把方铁锹。他爱护那把铁锹就像战士爱护自己的枪,学生珍爱自己写字的钢笔一样。挖土后碎成小块,臂一扬土块就被轻松地撂到了车上。他干起活来比当地小伙子还要麻利。知青三个人一部架子车,刚开始的土层比较好挖,越到深层坡度越陡,将沟下的稀泥、黏土装上车,再往上拉,车轮子陷在泥坑里,车子晃动,泥水溅到了身上,只要能完成任务,他们也不在乎衣服被弄脏。
下午收工吃过晚饭,知青们向会议室走去。他们胸前佩戴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迎着灯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会议室里洋溢着青年们的欢声笑语,一会儿大伙儿又唱起了鼓舞人奋进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声在寂静的小村庄中荡漾。
团支部书记毛立竹主持青年团员学习讨论。“这次知青来到全县水利重点工程工地,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知青的信任。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离开故乡七八千里之遥的杭州青年来说。这是一次劳动的考验。工程是艰巨的,劳动是繁重的,生活是艰苦的,每天重复着重体力劳动,汗水不干,身上溅满了泥水,没有热水洗澡。这几天很多人手上磨出了血泡。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军长征的事迹,红军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同反动派斗争,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忍饥挨饿,同数倍以上的敌人战斗。前有敌军的堵截,后有追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知有多少人在我们前面牺牲了,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为了建设好美丽的家园,我们要明确来这里的目的、人物。能不能克服这些困难,能不能坚持下去,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知青们个个表了决心,大家都说一定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