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学生成兄弟》:
一 趣事多多
纯真幽默的大黄乐死人
刚上班时,我一个人租住着顶楼九十平方米的大房子,房子空旷得很,除了两张大床,再无他物。为了消解寂寞,更为了分担房租,我招了三个住宿生。黄春雨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他有时候说话太冲,经常和同学们争辩,甚至争吵,所以开始的时候他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谁曾想过他竟是那届学生中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同学们称他为大黄,我开始不知道原因,后来听学生王昊说之所以给他起这个名号,一是因为他整天谁都“撕咬”。二是因为王昊家有一只忠诚的黄狗就叫大黄。大黄虽然一天总跟他犟,但并不影响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大黄知道这名字跟忠诚有关,也没表示任何不满,反而豁达地接受了。
大黄的眼睛很小,垂眼看书时别人就会以为他把眼睛闭上了,上课的时候总招老师用尖厉的声音点名提醒:“黄春雨,怎么睡着了?站起来听!”
我是班主任,没正课的时候,经常在班级看自习。有一天,我想回宿舍取东西,可忘了带钥匙,就趁学生自习的时候走进教室,为了不打扰同学,我悄悄地来到大黄身边,并把手伸了过去,放在大黄的面前晃了晃,我以为大黄坐着睡着了。大黄猛地抬头,就把手里的手机递给了我,原来他的小眼睛一直盯着桌子底下的手机看小说呢!我故作镇静地把手机揣好,又把手伸过去,板着脸说:“我要宿舍钥匙!”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的同桌憋不住大笑起来,后桌听他同桌说:“老师要钥匙,他把手机交上去啦!”后桌也大笑起来,全班都知道了,班级里就这样震荡着无法抑制的欢笑声。
大黄这届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而大黄的语文基础特别的差。不会也就罢了,但他不肯善罢甘休,不会的题他会认真地蒙,绝不会空着。开学初,学校强调要做好初高中衔接,我们几个语文老师特别注重集体备课,每次备课都要确定每周一中午小测的内容。那天正好我监考。试卷中有道小题出自初中名篇《桃花源记》,问的是“《桃花源记》中写出了典型的农村生活情景并成为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典范的是哪两句”。
在学生基本答完这道题的时候,我想看看学生解答情况,就往下走走,第一排左右两个同学都没答上,一片空白。我就继续往前走,一个一个地看学生填写的具体内容。一个学生开头一句写的是“阡陌交通”,我很高兴,往下一看写的是“鸡犬相问”,我替他感到遗憾;又看了一个学生的,前一句写的没错,后一句写的是“鸡大相闻”,我的心啊!怎么能这么马虎呢?我真想上去把他丢的那个点儿给加上。又往前走两步,我发现大黄写的答案更让人错愕:“阡陌交通,鸡犬相吻”。他是来搞笑的吧?我晕!
刚考完试,我在走廊遇到了大黄,便问:“这次你语文能不能超过一百分?”
大黄一愣,然后吞吞吐吐地说:“抄,能过一百分。”说完他就跑了,身边的同学也笑着走开了。
一日我和学生一起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当我提问到选自《尹会一传》中的一段文字——“其母李前以节孝旌”中这个“旌”字的意思时,大黄同学举手向我提问:“老师,最后一个字念什么?”
“jing,也是《苏武传》中‘旌旄落尽’中的‘旌’。”我举例示范道。
我的话音刚落,大黄恍然大悟了似的,急忙大声说:“啊!我知道它的意思, ‘旌’就是带毛的棍!”
我气得真想揍他,心里抱怨着,就不能关注一下语境吗?就知道照抄照搬,也不深入研究。我一个词一个词地给他分析语境语意,启发引导他思考,鼓励他回答,最终他真的答对了——“被表彰。”
“对啦!这回真的思考了!很不错!”我及时表扬了他,然后指导他如何习惯运用词典,平时多积累。孩子们因为刚开学,跟我们高中老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感,缩短距离消除隔阂是需要我尽快做的事。没事的时候我就跟唐僧似地主动找个别学生念经。
有一天,体育老师去市里上公开课,体育改成体活了,我就下楼来到操场上巡察。
我的内心是非常忐忑的,因为体育变体活,安全责任就是我的。我四处溜达,好像是跟他们玩,其实是在告诉他们该怎么玩,怎么远离危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