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穷小子时来运转富家女青眼相加“人走时气马走膘,兔子走时气枪都打不着”,这句话用在刘邦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刘邦的老家在沛县安丰乡下,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本分庄稼人。老爹名叫刘昂,母亲姓王名含始。父亲为人忠厚、友善,很受邻里尊重,都称他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老两口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名伯,老二名仲。等到两个哥哥都己娶妻成家,才又生下刘邦。按排行老三为叔,老四为季。可能是刘太公没文化,认为季排行很小,就把刘邦叫成了刘季。刘邦这个名字是他打下了天下后才改的,邦就是国的意思。他叫这个名字,就是要告诉别人:这个天下是刘家的。关于刘邦的身世,包括司马迁的《史记》,都说刘邦的母亲在田里干活,有一天中午,独自坐在树下休息,一时困倦入梦,忽见空中降下一个金甲神人,对她说:“本神念你刘家世代积德,特来赐你一个龙种。”说完,过来想要和她亲近,她惊醒过来,起身要跑,却见那金神突然化作一条巨龙,钻入她的腹内。此时,天空雷鸣电闪,暴雨狂泄。她酣然入睡,醒来时天晴日朗,衣服干干爽爽。刘邦的母亲就此怀了龙种。这个说法,不过是御用文人编织的恭维刘邦出身的传说。因为老来得子,加上刘邦出生时有“异象”,父母格外疼爱,兄弟也照顾有加,惯得他足不下田,手不摸锄,整日里呼朋唤友、斗鸡走狗、招惹是非。两个嫂嫂嫌他好吃懒做,调唆丈夫分家挑灶、另立门户。父母见他已经长成大小伙子,还不务正业,就经常数落几句。说浅了,他嬉皮笑脸地当耳旁风;说重了,撂下一句“不用你们看不起我,我会有出人头地那一天的!”转身出了家门,几天抓不着影。气得老爹直冲他的背影吐唾沫:“瞧你那样儿,还说什么龙种呢,等你出息那一天,做梦吧!”刘邦离家就奔乡上的酒楼。安丰乡上只有两家酒楼,一个是王婆酒楼,一个是武负酒楼。开店的俩人都是寡妇,年岁和刘邦差不多。刘邦离家不归,差不多都是在这两家酒楼过夜,吃喝也差不多都是打白恭年轻的寡妇能开酒楼,,肯定不容易第二,肯定得有两下子。两个寡妇好吃好喝招待刘邦,就是因为刘邦能给酒楼带来生意。十里八村的地痞赌徒混混,一是惧怕刘邦人高马大、心黑手狠、生死不怕;二是宾服刘邦能说会道、头脑精明、为人仗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邦走到哪儿,这帮狐朋狗友就都会前呼后拥地跟着。再说,这帮人能够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不是因为家里有钱,就是因为在当地有势力。不用说,刘邦常到这两家酒楼,他的这帮哥们儿还能少来吗?说实在话,两家酒楼就靠这帮人常来光顾才生意兴隆,这王婆和武负能不和刘邦搞好关系吗?这一天,一帮人聚在王婆酒楼闲聊,王婆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我听说泗水亭长死了,正好空缺,你们谁去干吧?”周昌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刘邦扯着嗓门说:“大大、大、大哥,你你、你干……”有人接过来说:“得了,你别磕巴了,就说大哥干很合适,是吧?”一桌人都应声说:“可不,这个差使就该大哥干!”刘邦摆摆手,自嘲地说:“你们寒碜我呢?虽说亭长只是芝麻大的官,买下来也得几万钱,你们拆我肋条骨也不值那么多钱啊!”王婆说:“你有这些好弟兄,帮你凑这点钱还算啥难事?”周昌着急地说:“不不、不、不……”有人说:“怎么,你不同意?”周昌憋得脸红脖子粗地说:“不、不难!”满屋子人被逗得哈哈大笑。刘邦就这样当上了泗水亭长。其实,亭长管辖的范围不过方圆十里,主要负责调解地方的邻里纠纷,其他的事情都得往县里汇报。就因为常往县衙跑,刘邦结识了沛县的县吏萧何、狱吏曹参等人。几个人年纪相当,不久即成呼兄唤弟的好哥们儿。刘邦到这时已是三十好几,还是光棍一条。当然,这么些年,像他这种人不可能守身如玉,断不了拈花惹草。可无论爹妈怎么催、朋友怎么劝,他就是不想成婚。气得父亲骂他:“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你那德行,还想吃天鹅肉吗?”刘邦平心静气地说:“我就是吃不着天鹅肉,也绝不娶个癞蛤蟆!”世上有些事真还没处说理去。啥人啥命,合该刘邦走桃花运。离县城不远,有个曹家村,村里有个富户曹无伤,妹妹曹楚莲刚刚出嫁不到半年,丈夫即被抓去当兵,一去三年音信皆无。曹楚莲常去县衙打探消息,总被衙役告知:“这时候当兵打仗,十个有九个死在外头,三年没有回来,肯定没了指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