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界面研究:内涵、范式与意义 1
1.1 界面及界面研究的定义 2
1.1.1 界面的意义 2
1.1.2 界面研究:互渗互动 5
1.2 特点:多元化 7
1.3 界面类型 8
1.4 研究范式:内容与方法的统一 9
1.5 意义:方法论 11
第2 章 外语界面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2.1 语言学界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3
2.1.1 认知语言学 13
2.1.2 生态语言学 29
2.1.3 社会语言学 46
2.1.4 其他界面研究 60
2.2 文学界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80
2.2.1 认知诗学 80
2.2.2 生态文学批评 89
2.2.3 文学社会学 97
2.2.4 其他界面研究 104
2.3 翻译学界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07
2.3.1 认知翻译学 108
2.3.2 生态翻译学 114
2.3.3 社会翻译学 119
2.3.4 其他界面研究 123
2.4 外语教学界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29
2.4.1 基于生成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界面研究 130
2.4.2 认知主义与社会文化界面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45
2.4.3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的界面研究 151
2.5 词典学界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61
2.5.1 认知词典学 162
2.5.2 批评词典话语研究 172
第3 章 外语界面研究:前沿与热点 181
3.1 外语多模态界面研究 181
3.1.1 语言学多模态研究 181
3.1.2 文学多模态研究 196
3.1.3 翻译学多模态研究 202
3.1.4 外语教学多模态研究 210
3.2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界面研究 215
3.2.1 大数据时代的语言学界面研究 215
3.2.2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界面研究 229
3.2.3 大数据时代的翻译学界面研究 239
3.2.4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界面研究 247
3.3 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外语界面研究 260
3.3.1 语言学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 260
3.3.2 翻译学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界面研究 272
3.4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内渗与外扩 293
3.4.1 新文科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296
3.4.2 新外语学科的内外延伸 297
3.4.3 语言与生态的交叉和融合 303
3.4.4 语言、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306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界面研究:创新与发展 313
参考文献 319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